最近,葫芦岛出现一位“狼爸”,竟如此“狠心”。
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让才11岁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李明钊骑行150km回家。
这次的骑行看似是“狼爸”故意给儿子增加的挫折锻炼,其实是他和儿子进行很好的沟通之后才决定的。
“狼爸”李先生经常带儿子骑行健身,有了身体基础,再经过儿子的同意后,他才设计的这次骑行路线。
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不仅让其堂哥陪伴骑行,他也秘密开车紧跟其后。
当儿子太累时,他及时出现在其眼前,给了儿子很大的惊喜与鼓舞。
这次骑行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但李明钊都勇敢的去面对,并成功克服。
他对这次锻炼感觉很自豪,也很开心,对他来说,是一场有意义又快乐的“挫折”锻炼。
然而有一位“虎妈”也为了锻炼女儿的毅力,给她增加了“挫折锻炼”,可结果却与想象相差甚远。
综艺节目《四大名助》中,这名“虎妈”分享了自己的挫折教育:
为了“锻炼意志力”,她让自己的弟弟带着不知情的10岁女儿,去大沙漠里“历练”三天两夜,出发前还嘱咐她弟弟:“要狠狠地虐她!”
后来女儿哭着对妈妈说:
今后,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永远不会因为那三天两夜的痛苦变得坚强,我只会记得你是怎么虐待我的。
挫折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一部分,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有更强的毅力,他们一直致力于“挫折教育”,然而有些父母奉行的却是“伪挫折教育”。
“伪挫折教育”不仅达不到锻炼孩子毅力与抵抗挫折的能力,还会让孩子怀疑自己,处于痛苦之中。
02
不以孩子意愿为先的挫折,其实是折磨
去年乐嘉曾带4岁的女儿徒步沙漠,4天行走76km不说,期间还不顾女儿灵儿的意愿……
一开始他跟灵儿约法两章:
一、不可以无理哭闹,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
二、无论发生什么事,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即使女儿脚上有水泡,腿上也长了密密麻麻的红疹,每天重复恳求:“爸爸我好困,爸爸我走不动了……”,乐嘉依然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必须让她自己绝对走完全程。
在乐嘉眼里,没有完成任务,一切都是白搭。
好像除了结果,其中的过程,甚至女儿的心情都无所谓。
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愿,一味的强迫她承受所谓的“挫折”,这并不会让孩子越挫越勇,只会让她感到一次次的伤害。
心理学家柏燕谊曾讲过一个案例:
一位事业很成功又有钱的爸爸,为了锻炼女儿吃苦耐劳,为了不让女儿因财富而丧失斗志,他们搬离了自家的别墅,租了一个小房子,生活过得非常节俭不说,还经常在女儿面前哭穷。
女儿上学期间成绩一直很优秀,当她考上大学后,被告知家里其实很有钱。
女孩的反应是高兴还是气愤?
女孩非常气愤,父母一度的装穷哭穷,让她一直很自卑,现在却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她甚至开始怀疑周围所有的事,也不再信任父母。
为了锻炼孩子的挫折商,父母制造的“挫折”不仅没起到作用,还让孩子一次次受到伤害,父母也渐渐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奇葩说》第五季之前出过一个辩题:恋人向你隐瞒富有or贫穷的背景哪个更不能接受?
双方争执得很激烈,但是有一点双方都是非常赞同的,那就是隐瞒行为本身就会伤害爱人对彼此的信任。
信任才是无价的。
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布·汗曾说过:“信任犹如一根细丝,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
03
打击式教育,不等于逆商教育
看《少年说》时,有一个叫袁璟颐的女孩让人心疼。
她大声控诉妈妈老拿她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却从没有鼓励和肯定过她。
这个“别人家孩子”,是自己的学霸女闺蜜。妈妈竟然说:“她成绩这么好,怎么会跟你做朋友?”
她责问妈妈:“我也一样很好,很努力,为什么你就不能看到呢?”
谁知妈妈竟然如此回答:“没对比就没进步”。
然后还当众列举了她一大堆缺点。
孩子又说:“可我不适合激将法啊。”
妈妈却依然理直气壮的认为:“你的性格,要是不打击你,你可能就有点飘。”
孩子听了在台下痛苦的哭了起来。她只希望妈妈认可她,看到她的努力与付出,怎么就这么难呢?
如果说女孩不优秀,妈妈打击她,希望她变得更好,我们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即使孩子做得再好,再优秀,父母也不愿意夸奖。在中国父母眼里,自家孩子是夸不得的,越打击才越好。
关于打击式教育,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回答。
答主可以说是一个精英中的精英,即便如此,她父母还是处处贬低她。
不论她怎么做,妈妈总是能找到她做的不好的理由,并且经常歇斯底里的骂她。
中国家长对“打击式教育”的热衷,是不可动摇的,他们把打击当成“逆商”教育。
还有更可怕的是,打击教育如果控制不好度,就有可能变成“自杀式”教育。
他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而过多的夸赞只会助长孩子的骄傲和自满,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很容易轻言放弃,甚至丢掉生命。
最近深圳虐童事件持续发酵,父母两人轮番对女孩暴打,而女孩却反映淡然,习以为常。
再看女孩的弟弟已经学会父母的暴力行为,打姐姐的姿势和他爸妈如出一辙。
目前这对父母已经被刑事拘留,而女孩已经被接离这个原生家庭,然而她经历的伤害可能却一直影响她的人生。
这样的“打击式”教育不仅不会锻炼孩子的抗挫折力,还会适得其反。
因为“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04
让孩子快乐,是最难的挫折教育
曾有一则火爆朋友圈的视频,孩子爸跟女儿讲了一堆的“道理”,小姑娘却思路清晰完美反击,让人禁不住为她鼓掌。
小女孩说:
爸爸你有一个缺点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总让我不开心。
爸爸却说:
如果不在家里锻炼锻炼,多遇到点不开心的事情,你这样的抗挫折能力以后长大离开爸妈就完蛋了。
所以要经常让你不开心,是不是认同这个道理啊?
小女孩委屈地说:
小孩子如果老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变老,不会健康长大。
娃爸说的话听起来尤为耳熟,这些话会经常听到父母说:
现在的孩子太溺爱了,打不得骂不得,你说不给他制造点“挫折”,以后怎么经得起风吹雨打?
可事实上生活中已经如此多的挫折,何必又再人为的增添那么多孩子不乐意的“挫折”呢?
2003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教授Moshe Szyf 和 Michael Meaney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白鼠妈妈在对小宝宝的照顾方式很不一样,有的喜欢舔自己的宝宝,有的自顾自懒得去舔。
结果发现:
从小被舔的小白鼠长大后有更强的抗挫力,它们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有更强的好奇心,能较快地控制自己的焦虑,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挑战。
而从小没有被舔过的小白鼠则相反。
看到小白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面对挫折时,一想到家是我们的避风港,父母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瞬间勇气十足,即使前面再苦再难,我们都有自信能渡过难关。
《养育的选择》中有句话,深以为然。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就像曾奇峰说的:越挫越勇的底气,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父母给予的爱与支持。
把挫折教育留给社会吧,好好的爱孩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