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白鹿洞书院摔了一跤

文/肚子

庐山,千古奇山,可以放飞心情,可以休憩心灵。

三、四天的小住,让我和先生濡染了大山的气息,愉悦放松了身心,觉得一切都刚刚好,该下山去拜谒白鹿洞书院了。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它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四山环合,草木秀润,院前有贯道溪缓缓流淌,环境清幽,为揽胜佳地。


相传,唐(789~805年)洛阳学者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并养一白鹿自娱,出入相随,人称“白鹿先生”。此地山峰回合,俯视形如一洞,故名白鹿洞。后来,李渤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旧地重游,于是在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南唐(940年),在此建“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白鹿洞书院之名始于此。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书院得以发展。


南宋(1179年),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当时书院因战乱已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朱熹重建书院,亲自讲学,并自任洞主,确定了书院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匾及御书。白鹿洞书院由此名声大振。



白鹿洞书院因朱子而名声大振,更因其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学院教规》。《白鹿洞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阐述和详细的规定。





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棂星门内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他的四大配享。

在此拜谒圣人老乡,倍感亲切和自豪。俺也走一走颇受莘莘学子们膜拜的“状元桥”。






先生酷爱书法,赏先贤“摩崖石刻”:








拜谒白鹿洞书院,赏千年学府,品碑额诗联,的确是不虚此行!


昨天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不间断地飘洒着,青砖与卵石铺就的地面非常湿滑。

于白鹿洞书院内,我正在全神贯注地体味着先贤的灵犀,冷不丁脚下一滑,左侧身体着地横着摔倒地上。


我脱口而出:

“摔得好!摔得好!”

“摔得我对先贤们五体投地!”


这,就算是我膜拜白鹿洞书院的顶礼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