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有一个词:“灰人“,说的是对于在某个方面没有特别的天分,期望通过刻苦努力取得更好的学术成就的人。据说灰人处在鄙视链的最低层。
这种思路和我们中国人一贯推崇的勤能补拙的想法不同。在需要高创造性的地方,可能更要尊重天赋的价值。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在强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分,不要在你不擅长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这和前几天另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一则故事有相通之处。
创业者和投资人见面,投资人问创业者新年的计划。创业者说今年要努力把公司管理搞好。投资人说,不要说努力,努力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不靠努力靠方法把事情做好才是正确的途径。
在报刊网络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废寝忘食的成功者,太多精致手艺的工匠精神。而复利的概念也让我们更相信只要每天好一点,时间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获。
但现实中,成功依然是少数人的事情,复利也依然少见。
为什么?因为复利的基数必须是大于1的,小于1的复利,只能越来越小。
所以,当你想要相信什么道理时,一定要先明白这个道理究竟在讲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于自己应该做到什么样的基础后才能使用。
大家开玩笑说这个世界是由懒人创造的。从某个角度说,确实如此。勤劳的人总能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努力\通过对自己欲望的限制而达到相当的满足。但懒人却更勤于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实现路径。在适合自己的方面随意前行,也比在没有希望或不合适的路上努力走得更远。
所以,重要的是去发现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什么是自己的追求。但世界就是那么纠结,没有足够的努力,你可能很难发现你可以做好什么。如何发现,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