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词组短语”进行语法成分分析,也不要用语法的思维去理解“词组短语”,否则你会误入歧途,不仅考不了好分数,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be interested in doing/sth是一个短语,意思就是“对……感兴趣”,如果你去讨论be interested in,为什么一定用的是in,就相当于讨论为什么in的第2个字母是n而不是m,或者其它的字母,属于对考试拿分来讲,无意义的问题。
词组短语本质上它就是词语,只不过单词是由字母组合而成,词组短语是由单词组合而成。类似于中文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词语,组合在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词语。
背单词的时候,我们要去背字母组合。背词组短语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背单词组合。
词组短语在英语日常使用中的占比约40%,常用的词组短语主要是3500词相关的词组短语,在高考难度范围内,常考的有1.5万个之多。
所以,词组短语的记忆和掌握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一部分。高中英语的单词要求是3500个,但是高中英语的词汇要求其实是3500词+1.5万相关的词组短语。
每份高考卷子大概会考150~210个词组短语,从1.5万的范围内随机抽1%~1.5%,如果你的词组短语掌握量不好,想要考到140以上的高分就很难。
对于高中生来讲,背单词很容易,但是高考考纲不提供具体的词组短语的范围,要求考生通过阅读量,自己积累。在高中繁重的各科学习之下,大多数人没有那个时间去整理和记忆词组短语,所以才导致高考英语考140的同学凤毛麟角。
高考英语文章的逻辑思维难度并不大,翻译成中文,当做语文试卷来考,逻辑思维难度充其量只相当于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的难度,给小学生去做,他们也能拿满分。所以,大家高考英语考不好的本质问题还是在词汇,只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词汇量”还包括“词组短语”罢了。
在高中阶段只背3500词和学语法,高考英语分数一般会在80~110分遇到瓶颈,高考英语平均分也大概在这个范围偏下的位置。
想要突破高分就必须要背词组短语,词组短语可以背“高中英语1.5万考点”,对高考中出现的词组短语可以覆盖98%左右,每年发布命中率分析报告,连续发布了10多年,命中率相当稳定。
学有余力的也可以自己整理,“高中英语1.5万考点”的作者,就是把2300页的牛津高阶词典里面高考可能考的词组短语提取出来,然后再进行过滤筛选,压缩整理成72页的笔记。如果你能整理出范围更小、页数更少、命中率相当的笔记,那你的提分效率会更高。
比如,你自己整理的词组短语笔记对照“1.5万考点”每年发布的命中率分析报告中罗列的短语在你的笔记里面基本也可以命中,那么你的笔记也是有效的。能够记住50%以上就有机会突破130,记住80%就有机会上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