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教育
一天的舟车劳顿又回到彻底的农村,农村之所以叫农村,最重要的一条可能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吧!要转至少三次车才能到的地方才配得上叫农村吧。孩子一进门跟奶奶打个招呼就出去玩了,老人和她的女儿聊天。女儿说:“我那俩臭孩子让他们跟我回家看姥姥,一个都不回,老大晕车不回,老二不晕车,也不回。”
“不回便不回吧,也是累。”
“我就怪了,也不想他姥姥?”
“你姐那孩子也不爱回来,我去他家问他,‘你不想姥姥?’他说:‘我还上学,我晕车。’”
“我那俩孩子整天玩手机,看电视,气得我打他俩,越大越不听话,打骂也不听话了!”
“孩子大了,别老说她。”
听着这一习话,我很无语,教育岂是这样教育的?
先说老人,整天想让晚辈惦记,总要当面质问隔代的孙子、外孙是否想他,您老都这样问了,又有哪个孙子辈的好意思说不想呢?当然我对老人这样也未免苛刻,毕竟是没念过书的农村老人,怎么会有觉悟呢?似乎越老越需要子女后辈的惦记和照顾吧!也寻求存在感。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写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她也喜欢孩子、孙子,也想让孩子整天围着她,但是她不会乞求,她靠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们向她靠拢。老太太很聪明,非常自信,她在风光旖旎的海边租住别墅,没有招呼孩子们就争先恐后来度假,玩得很嗨,总也玩不够。老人当然知道孩子们是冲着轻松、度假、别墅来的,绝对不是冲着她这个老太婆,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一个经历人生的老人,还有什么想不开呢?智慧的老人就是很喜欢、很乐意这个样子,很享受这种放松的状态,而儿女孙子们也无比喜欢这个妈妈、这个奶奶,因为她总是有无穷的魅力,她总有一套又一套令人欣喜的方法让孩子们无比向往和无比留恋。
再说谈话的女儿,她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就一边爱护一边呵斥,总想控制孩子。她爱这俩孩子,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殚精竭力,同时又总会不断地责骂和训斥孩子,孩子小尚能控制,孩子长大便开始违抗,而这种叛逆,她这个当妈的就没有办法了。说教不管用,而打又下不了手,终于成就今天这样的状态,孩子宁肯打游戏、看电视或者什么也不做,也不要跟她看姥姥。是孩子做得不好吗?是孩子不懂事吗?还是这暴力沟通、尤其是语言暴力种下的结果呢?孩子大了,训斥和责打又有什么作用呢?从小未被温柔相待,长大又怎么能改变?怎能弥补童年的阴影呢?人如果得到爱,才会爱人的,得不到爱,又怎会爱人?
孩子一回来就出去玩了,不着家,老人和长辈就老大不愿意的,总想让孩子围着自己亲近,我却不以为然,追求这表面上的和谐与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自由,我觉得很好,想让孩子亲近,你要靠自身的魅力啊,怎能一味以道德和礼仪约束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