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煤油灯的光

我老家的农村在县城西边,通上电的那一年是1973年,比县城东面的某些村庄,要早整十年。之所以有深刻的印象,是那年邻居家发生了重大事故,晾衣服的铁丝被无意中串了电,邻家奶奶为救自己的儿子,触电死亡。

通了电,有了路灯,全村都亮了起来。那时小,对什么也好奇,用弹弓射路边电线杆上的灯泡时,被大人发现狠嚷了一次,才知道不对,也幸亏准头不好。

到了晚上,一家人聚集在明亮的电灯下,母亲在纳鞋底,奶奶在纺棉花,爷爷在督导我写作业。若干年以后,这样温馨的画面还固执地在眼前闪现,让疲惫的我瞬间注入力量,冲破眼前的种种坎坷。

爷爷奶奶母亲都不识字,父亲识字却在外工作,但爷爷经常劝我学习,说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有出息。我不知道什么叫有出息,但是喜欢爷爷笑,可前提是我必须在作业本上写东西,写得越多,他笑的时间越长。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当时流传深广的一句话。对于好满足的我来说,相比较原来的煤油灯,有了电灯就很不错了,将来再有了电话,这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也不再奢望什么楼上楼下。但开始那几年,电就像这次疫情中的川普,特别的不靠谱。本来正说的热闹,突然就断了电,大家都是不约而同的一声叹息,然后奶奶很利落地摸出煤油灯,熟练地点上,漆黑的屋子里便重新有了光亮。

没有人埋怨,没有人骂,更没有人想到投诉,习惯了煤油灯的时代,对能不能长期享受电灯,没有太高的欲望。贫穷的时代,物质虽匮乏,思想也很单纯。


那时的煤油灯是买的,虽然需要花钱,但从没人想着自己做一个,油也是买的,叫“洋油”。现在再想想,在那个“抓革命,促生产”年代,大家都习惯了按上级的统一步调运作,也懒得思考什么创新。那些金点子都是干部的事,一个小老百姓,不去给领导添乱就好。

煤油灯使用棉绳灯芯,灯头通常用铜片制成,而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筒则用 玻璃。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 齿轮。灯座内注满煤油后,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灯光便亮起来。由于有玻璃罩能放大光,比不用灯罩那黄豆般摇摇晃晃的火头,强了太多。

那时最高级的煤油灯,叫“马灯”。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是在生产队的牲口棚。爷爷是饲养员,晚上给牲口加料的时候,必须使用马灯,当时一个生产队只有两个,另一个是队长经常提着。要知道,那时候手里能提个马灯,绝对是身份的象征,犹如九十年代的大哥大,二十一世纪的宝马车。

马灯又叫“气死风”灯。和煤油灯比,它灯罩的上口也固定,火苗几乎是全密封,再大的风也不好吹灭。灯体是铁的,上有一个带盖的口,能加油,还有一个旋钮,可以控制灯光的大小和亮度。

马灯比煤油灯高级,可后来却被手电筒代替。开始时干部用的是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群众用马灯;等干部用了三节的,群众开始用两节手电筒;当家家户户都有了手电筒时,就不再用马灯。

渐渐落了伍的马灯,常常被挂到院子里,有时候停电了,晚上一家人便就着昏黄的灯光,一边唠嗑,一边剥玉米穗。这个时候,地已分到户,日子逐渐好起来,但电力还是不足,经常“压负荷”,停电仍然是常态。那时收割玉米,是先把毛穗抢收到家里,然后抽空再剥成光穗,待光穗晒干了,用机器粉碎,剥离出玉米粒,卖到粮站去。

马灯下,搓过草腰,捶过黄豆秸,剥过霜后的棉花桃。草腰用来收麦子用。收了小麦,除了给国家上交公粮,留足全家一年的细粮外,若有剩余,也像玉米一样换成钱。黄豆多是在田间地头种的,见缝插针,不浪费一点土地。煮汤的时候放些黄豆,闲暇的时候炒些黄豆,慢慢嚼着吃,脆生生嘎嘣嘣的,满口香。棉花每年是必种的,事实上家庭状况彻底好转,也是因为种棉花那几年,一大包一大包棉花,转眼就变成厚厚的一沓子人民币,心里总是流淌着甘甜。


上高中时,我们还用废弃的墨水瓶,自制过煤油灯。在瓶盖中间钻一个孔,用一小块铁皮卷成一个圆筒,圆筒中小心塞进去一小撮棉线,再将这个圆筒插进瓶盖上的小孔,一探到底,就是灯芯了。

那时候也可以买蜡,但绝没有点煤油灯便宜。一个40人的教室,有了几个点煤油灯,第二天便会发现鼻孔一层黑,所以洗脸时擦鼻孔,便成了很必要的一道工序。

每天的两个晚自习,断电的时候越来越少,熄灯后自己加班了几次,可困得实在顶不住,所以,这样的煤油灯,并没有用多长时间。也幸亏这样,没有熏黑肺。

转眼之间,煤油灯已成为了历史,想起烧过头发,烧过眉毛,总有些记忆缓缓失落的伤感。但又能怎样呢?时光的车轮飞速向前,有些东西注定要被淘汰,社会必然要向前发展。

我想,即使多年过后,这记忆中黄豆般的煤油灯光,依然会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13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82评论 3 3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84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0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0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0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59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21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9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93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钱珍生 昨天清晨在田野里散步结束后,按旧日的习惯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依然与一位瘦弱修...
    观曰月星辰阅读 461评论 0 1
  • 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晴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电灯的。那时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楼上楼下,...
    亦然花开阅读 859评论 6 16
  • 煤油灯,是一种用煤油做燃料照明的灯,我们村庄的人都叫它火水灯,因为煤油俗称火水,是一种通过对石油进行分馏后获得的碳...
    杨志生阅读 1,207评论 1 0
  • 我出生在九零年,恰好赶上煤油灯的末期。彼时,电灯还未在全国普及,特别是相对偏远的村落。在我的记忆中,煤油灯是那个...
    竹鸿初阅读 758评论 14 5
  • 难忘煤油灯 有一年的央视元宵猜谜晚会上,一个中学生猜中了煤油灯的谜底。我觉得这个孩子不简...
    观棋一语阅读 6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