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父母是学霸,要求孩子是学霸不过分。
我的小时候,应该算我们那个小地方的学霸,成绩无论是班级还是全校,都没出过前三,大小比赛,哪怕只有一个人参加,那人也是我。我不知道是膨胀,还是心理脆弱,抑或是鬼使神差的就学不会了,上高中时数理化全线下降,学霸的高考结果是上了不怎么样的学校,学了自己赌气报的专业,混了几年大学而已。从小时候别家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到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再进入社会,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能体会。
还有一句话叫“学霸靠智商,智商靠遗传”,很显然,我的智商极不稳定,我家先生也只是中规中矩读了十几年书,有一张文凭而已,所以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不让孩子当学霸。
写到这的时候,正好朋友打电话过来,我告诉她我正在码字,写的是不想让女儿当学霸的事。
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她在那边放肆大笑,绝对能用花枝乱颤形容。
你别吃着葡萄嫌葡萄酸了,唱什么高调,不想当学霸,不想当学霸你整天围着俩孩子转?你这文章写出来,一定有人说你嘚瑟。
这也就是亲闺蜜,换别人这通没脸没皮的揭我底,我还真下不来台。
对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我真的是言不由衷了!
一方面,现身说法,我知道背负学霸盛名从高空坠落的痛苦,也真心不希望女儿因为要成为学霸而在学习的道路上憋出内伤;另一方面,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每一次考试成绩都揪着为娘的心,恨不得能替她考试得到好的成绩,虽然我对她现在学的东西根本不会,但是我有焦急的心呀。
上图的四个象限,分别代表学习中的四种人,他们分别是学渣、学弱、学霸、学神,看看,学霸还只是学习刻苦,努力拼搏才能得到的称呼,最牛的则是学神级别的。就是那些看起来悠闲自在,吊儿郎当,对学习不走心但考试特别神的人。反正我觉得这一级别的神人大都是幻想出来的,贴身跟踪下来,学神也大都是学霸善于伪装成轻松的样子罢了。所以,我会对学神这个称呼心生敬畏,更多的则是给予同情。
光明正大得到的成绩还要表现出一幅毫不在意的样子得多痛苦。当然,不否认真有牛人,他的智商可以碾压众人,他不必经过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就可以长出金子。对这些人,除了献上膝盖,还真没有别的可以表示敬仰了。
大部分孩子既不是学神,也不是学霸,都苦苦的在学弱里挣扎着。他们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努力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放弃又不甘心,总想着下次考试就能提高一点成绩。对他们的父母来说,真就更煎熬,想上重点高中吧,但这个成绩肯定没戏,普通的学校又不甘心。
人呀,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真实水平给自己评估,而总是想更好。对自己如此,对自己的孩子尤其如此!
学渣就不说了,基本属于被世界遗弃的那群人,老师为了班级的平均分看这些学生真是越看越头疼,要不是因为是自己亲身的儿女,父母也可能控制不住愤怒的心情。反倒是这些孩子本身,大都有超然的态度,反正是学不会,追赶也无望,自己本身就是学习链的最底层,落得一份坦然接受。
看看,这四个想象都分析一遍,真的是万般滋味,千般愁绪。
如果按照班级排名来说,我的女儿应该算是刚占学霸的边!重点班78个学生,这次月考第十三名,虽不是学霸,但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要知道了,几乎是一分一个名次,竞争真是太激烈 。
用女儿自己的话讲,都是学霸呀,考这个成绩我都很满意了,妈妈。
我也很满意,尤其是当女儿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家长会上发言的时候,我的那份自豪感比我获得10万年终奖还强烈。
虽然女儿的发言还显稚嫩,但是当她落落大方的走上讲台,鞠躬问好的那一刹那,我觉得从小到大对她不是以学霸为标准的培养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用当学霸,并不是放任不管,任凭成绩自己起伏,而是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让自己有压力又不让自己失去斗志,稳步向前而不是一一步冲天。
感谢不是学霸的女儿,因为她不是学霸,才更轻松的去面对一次次的大考小考,才有每次考试后坦然自若的状态。好则是努力使然,坏则是没努力的佐证。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没有错,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优秀的道路上越来越好。但是我庆幸自己没有只盯着分数,反而是更重视分数背后的东西。
我要求女儿努力读书,但是我不要求她必须得到什么名次,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没有收获,能不能得到重要的启示。
我培养女儿学习画画,但是我不要求她一定要成名成家,我更希望这成为她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成为她未来工作中的加分项。
我的女儿不是学霸,因为她会拥有单纯学霸望尘莫及的高度。
未来美好,和不是学霸的女儿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