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提升口才最快的方式:死磕自己

- 专注演讲表达培训 -

“我有很多上台发言的机会,如何快速提升演讲表达能力?”

我做了7年多演讲表达培训,经常会有学员问到我这样的问题。

很多人把上台紧张、不善表达归结于自己没有语言天赋——上台讲几句话需要什么天赋?

你的不善表达,只是缺乏刻意训练而已,一个人提升口才最快的方式,就是死磕自己

01

死磕胆量

在职场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上台发言的机会。

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逃避,能躲就躲,能不讲就不讲。

但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何况,有些发言你是躲不掉的。

不敢发言的人,归根到底就是缺乏自信和勇气,内心往往会被各种害怕、恐惧所占据,担心出丑、担心讲错、害怕被嘲笑、在意别人的看法……

演讲表达、沟通说话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很多维度,而自信是1,思维、逻辑、观点、情商、知识储备、即兴能力……这一列都是1后面的0,如果1不存在,后面0再多也还是0。

无论上台发言,还是做人做事,自信和勇气是一个人的根基所在。

放眼望去,所有有大成就的人,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常人不具备的品质,比如开阔的眼界、深厚的学识、严格的自律、坚韧的毅力等等,但他们最为共通的特征,就是拥有敢说敢做、敢闯敢干的胆量和魄力。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王健林先生的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他也正是凭借敢闯敢试的劲头,让万达集团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刻。

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

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但很快,本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正是万达的创业元年。那个时候,王健林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都不屑一顾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

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

初涉商海的王健林决定一搏,并在项目上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

结果大获成功,“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

万达在这个项目上赚到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再后来,王健林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一次次踏入未知领域。

从东北的股份制改革,到全国的足球产业,再到地产界颠覆性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着行业的变革。

他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每一次成功,都是对“敢闯敢试”精神的最好诠释。

胆量不够大,能力再强也是小人物;魄力不够大,努力一生都是小成就。人生向前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支撑我们阔步向前的最好武器,就是勇气和魄力。

胆量不足,背后的根本动机,其实就是害怕出丑,害怕失败。还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做好呢?而好的结果,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行动中干出来的。

表达能力也是一样,就是在一次次开口,一次次训练中提升起来的。

人生不是大胆冒险,便是一无所获。大胆一些,行动起来,你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对待胆量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2

死磕内容

当你把胆量融入到成长的动力中,你就要以极致的态度,死磕内容,做好输入。

死磕内容,不是在辞藻上加码雕花,而是要在能输出结果的地方,有目的的输入。

但经常有学员反馈说,我也想多阅读,多输入,但是看完书后记不住,怎么办?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考上了清华,女儿考上了北大,记者非常感兴趣,就到家里采访,想了解父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两个孩子又有什么独特的天赋和学习方法。

老伯笑着说: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他们放学回来后,我就是每次都会让他们给我讲一下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直到把我讲明白为止。如果有些内容他们讲不明白,我会让他们第二天到学校后问老师,回来接着给我讲,直到我懂了为止。

农民伯伯这个教育方法其实就是“以教促学”,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家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象的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学习金字塔一共分为7层,自上而下从第一种学习方式到第七种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学习金字塔.jpg

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是我们常见的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在大脑中留下5%。

第二种学习方式是“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在大脑的留存率为10%,这就是很多人读完书记不住的原因,这种学习方法不彻底。

第三种学习方式是“视听”,就是既有画面又有声音,比如看电视、看电影,这种学习方式,在大脑中的留存率为20%。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感受,同样一部电影,看视频比单纯听声音的印象更深刻。

第四种学习方式是“演示”,就是通过实物、动作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现场实际演示,增加学习者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在大脑中的留存率为30%。

比如我在线下做演讲培训时,我告诉大家在舞台站立时要避免背对听众,如果只是嘴上说一下,听众的感知度就没有那么强,而我现场演示背对听众的动作,就会大大加深听众的印象。

以上四种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学习,学习效率相对较低,下面的三种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第五种学习方式为“讨论”,学习者被分成若干小组,大家围绕某一个议题进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在大脑中的留存率为50%,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在企业内部培训中,这种授课方式被广泛应用。

第六种学习方式为“实践”,就是要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成长,这种学习方式,在大脑中的留存率为75%。实践之后,知识才能固化,能力才会提升。

第七种学习方式为“教授他人”,学习者在学习之后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他人,这种学习方式,效率最高,在大脑中的留存率为90%,这也是前面文章中讲到的农民伯伯的教育之道。这其实也是IPO的过程,

I为input,输入、学习,

P为process,加工、思考、内化,

O为output,输出、分享。

输入后(学习),要想输出(分享),必须经过思考内化这个步骤,而思考内化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成长的深刻体现。

教是最好的学。

在你教别人时,你一定会把要教授的内容掰开揉碎、弄明白,让它们成为你的知识或者认知的一部分,所以,要想把书里的内容记住,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书中的内容分享给别人,而这个过程,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你自己。

关于输入,我在肚子没货,脑子没墨,强烈建议做这几件事文章中有详细讲到,大家回头可以看一看。

输入输出本是一体,输入支撑输出,输出验证输入;输入促进输出,输出倒逼输入。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输入就失去了意义;只有输出,没有输入,输出变得力不从心。

所以,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

死磕内容,把输出做到极致,才能与众不同。

03

死磕训练

演讲表达是一项专业的能力,凡是能力,就可以通过训练掌握,只不过演讲表达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很多维度,就像下面这张图。比如自信不足,就会畏惧权威,害怕上台,有想法也不敢表达;再比如,讲话缺乏逻辑性,别人听不懂,讲再多也没用,所以需要综合训练。

提升计划.png

但是,演讲表达能力也并不会因为包含多个维度,训练起来就会很难很复杂。

任何能力的提升,都遵循下面这条学习曲线,尤其是在学习前期,只要掌握了正确方法,稍加练习就可以从“非常慢且完全不胜任的水平”到“比较快且明显能够胜任的水平”,因为你学到了技能最重要的部分。

练习时间.png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员,只要跟着我们演讲俱乐部的节奏进行训练,只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会克服紧张、解决怯场、建立自信、提升逻辑,这些是公众表达能力的最核心部分。

但是要想精通一项技能,是需要持续投入时间训练的。就像学习游泳,教练给到你方法,给你技巧,并带着下水训练后,你很快就会学会游泳,但是想要游得快,游出花样来,是需要持续训练的。

我做了7年多演讲表达培训,线上线下课都讲,无论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我对学员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进行训练,不开口,表达能力永远不可能得到提升,不训练,自信心永远不可能得到建设。

可能有人会疑惑,线上怎么训练呀,线上学习又看不到真人,线上学习能有效果吗?

线上的训练通常是给到学员演讲表达的方法技巧,并且会为学员布置相应的训练的作业,要求学员以视频或者语音的形式进行练习。

至于线上训练是否会有效果,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开车都在哪里开呢?街区、闹市、高速上,对吧,但是你学车是在哪里学的?驾校,教练不可能带你到高速上学车。

你没在高速上学过车,高速上车流量大,车速快,你在驾校学车的场景和高速这个场景是不一样的,那你为什么还能在高速上开车呢?

因为你在驾校学会的是开车这项能力,如何挂挡、如何提速、如何打方向、如何看后视镜……通过训练之后,这项能力就会形成肌肉记忆。

哪怕来到街区、上到高速,虽然这些场景对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开车这项能力你已经具备。

即便刚开始会有些不适应,但是开车的感觉和所需要的能力是一样的,因此你很快就会适应下来,并且驾驭好手里的这台车。

训练演讲表达能力,道理是一样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通过一次次的刻意训练,你的胆量会越来越大、自信越来越足,表达逻辑越来越清晰,语言组织能力越来越强,学会了即兴,提升了气场。

表达能力会形成一种肌肉记忆,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再回到你的真实发言场景,虽然练习场景和真实发言场景不一样,但是通过训练,你已经拥有了很好的演讲表达能力,所以真实场景发言也就没问题了。

可以说,训练是提升演讲表达能力的唯一捷径,只有训练,才能提升,只要训练,就会提升!

04

死磕自己

不管是你所经历的不自信,还是你要学习的内容,最终的目的,都是修炼你自己。

所以,你要不断死磕自己,重塑自己。

7年前我在专职做公益,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中有很多表达汇报的机会。那时的我腼腆害羞,在公众场合发言紧张,畏惧上台,尤其是遇到重要的汇报发言,从得知要发言的那一刻,就会焦虑不安,也因为不敢表达、不善表达,让自己丧失了很多机会。

这个问题说大不大,因为不需要我们天天上台发言,所以也不会天天紧张焦虑。

但是这个问题说小不小,在职场总有需要我们站在公众场合表达的时刻,而且多半都是重要时刻,它会关乎我们的机会、面子、形象、威信……还有最宝贵的自信,每一次表达的失利都会让我们丢掉面子,丧失机会,挫败自信。

一次次的挫败的经历后,我意识到,必须要把这个“卡脖子”的问题解决了,否则再有能力,也无法施展。

于是,我开始和自己死磕,报了演讲班,每天刻意训练,在家里对着镜子练,对着手机练,到户外在河边练,跑步时练,训练表达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时录制的视频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改变。

即便做演讲表达培训之后,我也没有停止训练的脚步,我带着学员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开展了连续10个月不间断的训练。

通过持续的刻意训练,死磕自己,只有给我一个话题,60秒的语音,随随便便就能不间断说上十几条。

现在,我们演讲俱乐部的伙伴,用他们的自律和坚持,每天在我们的学习群打卡训练,训练自信、训练逻辑、训练思维、训练气场、训练发声、训练即兴……他们在用行动书写着改变,用死磕创造着未来。

所以,你当前所经历的自信不足、不善表达,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方法,没有环境,没有训练,没有行动,没有和自己死磕到底。

想拥有自己没有的能力,就要付出自己没有付出过的努力。你敢不敢用三个月的时间,和自己死磕到底,每天训练演讲,精进表达,不为谁,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

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行动起来,你真的会遇到一个自信健谈、能说善讲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