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只知道,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对他心存敬畏,并敬而远之。对他自己的修身及其文学和治国成就知之甚少,之前甚至不知道他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是一等毅勇侯,晚清“湘乡派”散文的创始人。
今年大年初二,有人在微信上送我一副对联祝福,我才对曾国藩发生了兴趣,才想对他进行一翻了解。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横批:平安是福!
(后来才知道这幅对联是出自李鸿章,而并非曾国藩)
曾国藩,原名曾子城,湖南省湘乡县人,是一个考了七次才中秀才的资质平平的农家子弟。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却达到了非凡的高度。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不仅考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平常到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竟连一个秀才都没有中过。曾国藩年轻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常与人斗嘴,贪玩等等。而他一旦立定了目标,通过不懈地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曾国藩的故事给了我们刺激,也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忍得了,等得起,守得住,是一流的智慧。害怕失败,才会让人彻底失败。
道光十二年,曾国藩第六次参加科举考试,他受到的打击比前五次更加严重,当时湖南省的教育厅厅长,嫌他“文理太浅”,以捐生注册。
捐生指成绩还凑合,但当秀才又显不足的考生。如果第一次科举获得捐生,也还不错。
但这是他第六次考试了,捐生对他而言,不次于当头棒喝。
搁在大多数人身上,任何一次失败,都足以让人生跌入深渊,万劫不复。
但曾国藩一次又一次都从失败的泥潭里爬出来了,在经历六次挫败之后,总能把失败当成礼物,继续前行,从来没有停止。
一个考秀才考了六次的人,想想他当时要面对多少社会舆论,承担多少心理压力!可是目标已定,坚持不懈,勇力向前!
第六次落榜后,曾国藩豁然贯通,文章大进,第七次中了秀才,一年后中举,四年后中进士。
只有害怕失败,才会让人彻底失败。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是晚清时期功勋卓著中国历史上超凡入圣的人物。
对于中国人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他的毅力,他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资质平平的草根一族。曾国藩的精神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他让我们对祖先五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不题问收获,但为耕耘”,“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得空闲之光阴”,“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他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