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见我执三炷清香,便道"玄虚迷信";转头却见他们闭目吹烛,向虚空默念"平安暴富"。这倒让贫道想起《南华真经》中"朝三暮四"的典故——狙公赋芧,名异实同,而众狙皆怒。今日所谓"科学信徒"与"玄学修士"之争,何尝不是这般颠倒?
一、道法自然处,何曾有"迷信"二字?
《道德经》言"道法自然",本无高低妄念。《清静经》谓"真静应物",烛火摇曳本是天地呼吸,蛋糕甜香恰合五行甘味。当年吕祖见黄粱饭熟而悟道,今人切蛋糕吹烛求愿,皆是阴阳动静之机。可笑某些"理性至上者",见道观香火便斥"愚昧",自家生日宴上倒暗合《周易参同契》"类如鸡子,黑白相符"的丹道至理。
二、真性在炁不在器,妄念在心不在形
《坐忘论》有云:"修道之要,贵在忘形"。道观里老修行们跪拜的哪里是木雕泥塑?《黄庭经》所谓"泥丸百节皆有神",叩的是自家先天元神。反观现代人,AI算法算尽世间因果,却要在生辰烛火前求"心想事成",恰合《阴符经》"天人合发"之机——科技愈昌明,愈见人性本能欲与天地交感。这倒应了《龙门心法》那句:"破相论道,方见真常"。
三、道在日用不知处,何必强分俗与玄
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早有明训:"日用者,饮食睡觉也"。今人手机不离掌,AI不离口,看似"科技信徒",实则暗合《文始真经》"以物观物"之道。生日许愿看似幼稚,细究却是《冲虚真经》"虚室生白"的简易法门——吹灭烛火刹那的专注,倒比某些"科学教徒"终日刷短视频更近道体。正如谭峭《化书》所言:"虚化神,神化炁,炁化形",现代人的"仪式焦虑",恰是道在红尘的显化。
结语:
《老子想尔注》云:"道本无教,因俗立诫"。诸君笑我焚符念咒时,可曾见自家生日蜡烛上的愿力精诚?《常清静经》说得好:"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红尘道场,吹蜡烛的与敲木鱼的,谁又比谁更"迷信"?倒不如记着《玄纲论》那句:"道无弃物,常与善人",留三分敬畏在心头,方是长生烛火不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