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们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精神,在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情况下,各年级组积极行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老师们也智慧地想出了许多激励学生的措施、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也写一写自己的做法和班里孩子们的变化,以提醒激励自己勇敢前行。
接了这个一年级之后,我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抓住每一个空挡和碎片化的时间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课前讲,课中讲,喝奶时间讲,午后讲,课外辅导时间还讲,就这样我口干舌燥的把第一学期挺过来了,孩子们喜欢上学喜欢老师和学校,课间都是席地而坐看书读绘本的身影,一位综合科老师评价我们班“安静专注的样子不像是一年级的孩子。”
第二学期不布置作业了,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了,怎样读的更多读的更好呢?我思考着,尝试着。年级组不是有设计好的阅读单吗?把这些比如“猜一猜”“填一填”“连一连”“讲一讲”要写要连线的题目,安排成家庭口头作业,讲说给爸爸妈妈听,有时间的话在阅读交流时在班级展示。既让学生组织语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阅读和学习情况,孩子们愿意做这样的作业。至于反馈不用我说,家长一定会在“琢玉小屋”里发出自己的“育儿日记”,一个学期的引导和带领,家长们只要有空就会把自己的育儿心得发在里面,那里也是我了解学情和家长的一个很好渠道。
阅读单不够用,我就自己“简略”补充,根据课堂和学生的情况思考后口头布置,学校学习任务轻或周末,我有时会布置和家长画一画的作业。选择书中的一个故事或自己创编一个故事,和爸妈合作画成自己的绘本故事。
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这份阅读热情我采用的激励措施是评选出“阅读之星”。大家每天观察谁最爱读书,谁在分享时最认真进步最大,谁在社团里发的讲故事视频最多,周五下午评选,人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每周都进行,孩子们可高兴了,评选出“阅读之星”,也更有劲头儿。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激发阅读兴趣,把阅读落到实处,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最好能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创新作业不仅限于阅读,课堂知识也可以,比如今天课堂学了新课,有几个生字不容易掌握,我就布置成作业:考一考爸爸妈妈,哪个字有几画,第几笔是什么笔画;还可以说个字谜给家长猜,猜不出来的,孩子当小老师解释给家长听;一个单元学完了,还可以和爸妈给单元的生字分分类等等。有时会把朗读、背诵课文布置成作业,学校读好了背会了,回家展示给家长听。这些作业每个孩子都能完成,都能完成的很好,家长看到孩子学得好,心里也高兴,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也和谐融洽。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做法,记录下来仅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