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人吞噬了鳄鱼,还是鳄鱼吞噬了人,到底是人被欲望吞噬,还是欲望被人吞噬?这是央华戏剧的总监,制作人王可然引用莫言在最新话剧《鳄鱼》里面的一段话,果然播客节目的第一句话就这么有吸引力,就因为这句话,下单了莫言的话剧《鳄鱼》,莫言的作品我只看了《生死疲劳》和《晚熟的人》,不知道他还写了话剧,而且写得挺好的,这个话剧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很有特色。
播客节目里王可然谈创作话剧《鳄鱼》的创作理念,每个人物内心分析的特别透彻,对于怎么把文字表达的每个人物塑造得丰满和还原,特别是书中女性人物文字表达的很少,怎么呈现出来?王可然回答:文学的想象力有多大,舞台的空间的重新构建能力就有多高。
以下是播客关于戏剧,关于《鳄鱼》的精彩摘要:
对于一部好的戏剧作品,最好的感受方法就是去到剧场里,而不是用语言或文字去描述它。文字和语言的想象力和剧场行动所构建出来的空间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舞台剧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致的表达中不断变化。而好的舞台剧就应该给观众这样的想象空间和吸引力。
人既容易被欲望控制,也容易被恐惧控制。
我们看似是被动接受了某种命运,而实际上,很可能是我们自己设计并选择了这样的命运,我们是自己选择成为“鳄鱼”的。
“《鳄鱼》是一个我二十多年戏剧从业经历中极其难得碰到的好剧本,是一部具有极其复杂而精妙的‘行动性’的剧作。剧中有一个表面上若有似无,内核却极其强劲深刻的‘主人公’,那便是——光,每一个角色心里都在追着这个‘光’,所有的救赎没有这个‘光’便不可能存在。”
迎着欲望,你就进入黑暗;你恐慌,你不愿意进入黑暗,你可以选择控制,这就是“光”。
我们走一条路也好,甚至是我们经历一个人生阶段也好,仔细去回顾它、理解它,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行动。戏剧只是把它凝练到了一个固定的场域里面,让你在其中能够加倍强烈地感悟自己,你可以把这个行动和自己人生的行动参照起来。这可能就是戏剧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
听完王可然和贾行家的对话,被王可然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特意去看了王可然的《一切为戏剧:央华戏剧制作人工作方法论》,才知道耳熟的《如梦之梦》就是出自央华,另外还有《陪我看电视》《暗恋桃花源》《情书》《新原野》《犹太城》《你还弹吉他吗?》《庞氏骗局》《雷雨》《雷雨·后》等,发现他很有理想与追求:拉动戏剧行业发展,启蒙戏剧观众。他不但理解戏剧,还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让我这个一窍不通的人也感受到戏剧的美好,对作品的要求很高,个人鉴赏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能快速地判断出一个剧本的好坏,并将它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觉得“真”这个字最能代表戏剧,要跟观众有共鸣,并不是站在上帝的角度去教育观众,他经常说的两句话:“戏剧是在宗教之外,最易于被满足温饱之后的城市人群接受的,温暖灵魂的产品”“戏剧是观众自己灵魂的不满足,不安之外,在舞台上找到一种温暖感”—抚慰灵魂的不安,引领观众在心底构筑起安全的生命观,这也是王可然的戏剧观。
听完播客,看完《鳄鱼》《一切为戏剧:央华戏剧制作人工作方法论》,被种草了戏剧,希望《鳄鱼》哪天来深圳巡演时,能有空去现场感受一下戏剧的魅力,是不是真的像说的那般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