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自卑与超越》,印象最为深刻、最受触动的一点就是,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悬殊要尽量减小,越是不突出其中一方的权威,孩子越是能够学习与人合作。而与人合作,在阿德勒看来,是人生的三大事实之一,非常重要。
依我参加工作二十年的经历来看,人际交往也确实是一个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甚至一生都绕不开的话题。所以,父母在婚姻中如何和爱人相处,就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做示范。什么样的示范?与人合作的示范。
这种合作,对孩子而言,先是体现在他/她婴幼儿期与母亲的关系中,而后母亲要把孩子推向父亲,这个“推”是象征义,就是要放手让孩子与父亲交往并建立亲密关系,然后再扩展到与家中的其他成员相处、合作,如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接着是与四邻、小伙伴交往,这时孩子就在走向社会。乍一听,这时候孩子应该很大了,不,其实这时孩子才三岁左右。而这,决定了他一生如何与人合作交往!
梳理到这儿,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是如何在成长黄金期里去影响孩子的。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能修得越来越平和,尤其是面对爱人时,越来越不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不突出自己的优越地位,嘿,一定得在心里好好谢谢阿德勒,因为我的成长地图里,有阿德勒思想勾画的一笔。
说到优越感,这本书就叫《自卑与超越》,作者在自卑与超越的关系方面,也花了许多笔墨。阿德勒认为,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说到底,人也都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优越感,依此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情结的来源因人而异,可能是身体的残缺遗憾,可能是家庭成员的打击、可能是学校里的不公对待,也或者是贫穷……有时候看似很偶然的事件,却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
自卑,影响人的一生。必须超越。
如何超越?我的理解是,认识自己。就像古希腊神庙前石柱上写的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看似简单,谁还不认识自己?镜子前照一照嘛,不,你照到的只是自己的皮囊!皮囊之外呢?你了解自己吗?
19岁那年,初入社会,领导让我教初中思政课。有一天,我讲了一节公开课,是用故事导入的。这个故事,至今我记忆犹新,讲的就是认识自己。说,上帝送给每个来到人间的人一副挑子,这挑子的前边装着别人的缺点,后面装的是自己的缺点。
现在想来,例子举得蛮好,只是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自己也没扒拉完那后筐里的东西。由此可窥见自己资质、悟性实在是一般,必须长到老,学到老了。
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这是留给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点。
书中还讲到青春期、早期记忆、犯罪及预防,梦的解析,这些篇章也都很有趣。总之,《自卑与超越》是值得有空再借来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