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涵德文化(公众号:handezhixin)
五一长假,朋友推荐我看一部电视剧叫《小舍得》。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关于教育题材。两个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业排名进行明里暗里的竞争。这个题材反映了我们现在的教育现象。现在国家也出台了一些对课外补习的相关政策,也正说明这个社会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每个家庭都在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仅是在中学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几个场景中竞争,甚至怀孕期间就已经开始竞争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家长很焦虑,孩子的压力也非常巨大,在学校里的学习压力已经非常大了,还要有大量的课外补习。
这种情况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状况,我们也会陆陆续续看到很多社会新闻,有些小孩因为在父母的高压之下生活得非常不快乐,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没有欢乐的青春时光。有的小孩在威逼之下甚至跳楼,做出了非常极端的事情,和父母之间也发生很大的冲突。为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庭都处在非常不快乐、不愉快的生活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也引起了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这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怎么会令到我们的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走不出来,很多家长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走不出来?
在这部电视剧里,有一位家长叫南俪,她本身是不愿意逼自己的孩子学习,但是,在另外一个孩子家长不断地攀比,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她也开始慢慢地“鸡娃”,参与到这样一场竞争中。
这个现象不仅是在教育方面,其实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这个现象就叫内卷化。
到底什么是内卷化?内卷化有个特别重要的特征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做的一种存量博弈。
怎么理解呢?这就好像在一个封闭的电影院里,大家本来都在坐着看电影,看电影的效果也很好,你也从头到尾看完了一部电影。假如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突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这就影响到了第二排的人,那么第二排的人也站了起来。以此类推,随着第一排的人站起来,整个电影院的人都陆陆续续站了起来,因为如果你不站起来,就影响你看电影的质量。所以每个人都努力地站起来,大家付出肯定不一样。
这样一个现象比较形象的形容了内卷。就像这个电视剧里讲,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本来大家都是正常上学、放学、休息、玩耍,凭自己的能力考取的成绩和排名。但是,突然有一个小孩就特别努力,他的妈妈开始“鸡娃”,早起晚归,下午放了学还要去补习,补习完回家还要练习......从早到晚上12点,小孩就没有休息时间。他这么努力,个人的成绩也会相对不努力的时候有所提升了。这样一个效应就犹如电影院第一排观众一样。
那么,这个班上的其他同学一看这个同学这么努力,他的成绩也从第10名提升到第5名了,这样不行,他抢占了我的这个位置,怎么办?我也要开始补习,你补习什么我就补习什么,你补习英语我就补习英语,你补习奥数我也补习奥数;你晚上10点不睡,我11点不睡,我比你更勤奋。
这种军备竞赛式的竞争就开始了。小孩一个个开始,家长也很焦虑,你看人家第5名晚上12点都不睡觉,你现在第8名的哪里还有理由睡觉?如果你一睡觉可能跌到18名怎么办。你不睡觉我也不睡觉,你补习我也补习,慢慢地整个班都开始补习。因为,不补习的就犹如坐在后面看不清电影的人。他不站起来,他就觉得效果不好,他不去补习,他的成绩有可能会退步。
其实是有下限的,整个班假如有50个人,你不努力但你能力好,成绩不一定比特别努力能力不好的个人的成绩差。但是在这种氛围之下,每个人就去努力,不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最后一名。也许最后一名本来能力就不行,再怎么努力还是最后一名。
就像南俪的孩子一样,他唱歌的能力很强,读书的能力不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强。他妈妈疯狂逼他,觉得你不去上补习班,不跟别人孩子一样努力是你成绩不好的原因。所以大家就陷入了这种存量市场上的博弈,反反复复,时间一长,大家都变成了一样勤奋、一样补习,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排名。
当大家的付出一样,但得到的结果跟原来没有变化,这就是一个封闭环境中的内卷化。
我们今天谈内卷,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内卷来看到内卷中的博弈是一个什么样的博弈。我曾经在我的线下课程《CEO管理思维》第一阶投资性思维里,讲过博弈性思维,讲的第一个案例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这个案例就是很典型的内卷。
它是在一个封闭环境里两个人的博弈,博弈最后的结果是达到一个纳什均衡点,就是说追求个体最优,但最后达不到一个大家集体最优。最后每一个人在一个互相害的环境下达到了一种平衡,大家都接纳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这个结果是不好的,可是谁也不愿意放弃。
特别是现在的这种教育环境,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在补习,每个人都在努力,最后的成绩排名,其实还是归根到孩子的能力上来,而且把孩子逼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父母财务支出等方面都是负面的影响。父母教育成本增加,孩子心情也不好,身体也拖垮,而且连带把大人身体也拖垮。
我看到一个情节,他的妈妈把孩子所有做的题目自己做一遍,父母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为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全家被拖进战场。
大家都知道结果不好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意放弃,如果一放弃就会觉得我会更加的不好。这就是一种纳什均衡下的困境,也是一种内卷。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条商业街,服务的对象就是附近的居民,而且已经成了几千户或者一万户这样的一个定量环境,相对封闭。然后假设这条商业街上有两家餐馆,原本大家都相安无事,假设它们一年的总的销售额可以做到50万,每家一年平均25万,一个月大概2万多。
突然有一家觉得赚少了,想要多赚一点。原来早上7点开门,现在变成6点开门。原来晚上9点关门,现在晚上11点都不关门,要做夜宵、早点,还把餐厅装修了一下。这么一来,慢慢的镇上的人觉得,一样的价钱,我就去装修好的,服务时间长的,态度好的,大家都到这家餐厅吃饭。隔壁餐厅原来挺好的,大家相安无事,现在你开始搞竞争了,原来我还有25万的营业额,现在只剩10万了,那不行,我得努力。我也跟你开始装修,你6点开门,我也6点开门,你11点关门,我就12点关门。两个人就开始军备竞赛,竞争结果就是两家餐厅又回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大家一看两家餐厅装修都不错,价格也一样,服务时间也一样,最后又回到了一个25对25的状态,达成了一种平衡,收益并没有增加,因为总量没有增加,它是一个存量博弈,它的总量还是在50万左右,人吃饭次数是一定的,不可能因为你的服务好,我就跑过来多吃几顿。我原来早餐吃一顿,现在早餐不还是一顿吗?原来就几百人在你店里吃饭,现在不还是几百人吃饭吗?它不会变得更多。这就是在封闭环境下的存量博弈,时间一长,还是趋于回归原来的水平。
但是,他们支出却不同了。不同在哪里呢?首先他们没有休息时间,没有节假日,没有时间跟家人度假,都是早上6点开门,晚上12点关门,中间休息6小时,睡觉的时间都不够。
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这种竞争是无效的竞争,因为最后收入没有增加,支出反而增加了。
从宏观上来看,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内卷化,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在哪里呢?如果每个人都是在存量环境里去博弈,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像那个餐厅老板,每个人都像那两个孩子的妈妈。
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下,长期以往,孩子心灵就会扭曲,失去童真,失去同学之间的友好,心灵扭曲,充满嫉妒,充满仇恨,充满竞争。
竞争首先带来的是人性的摧毁。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始终希望大家放弃竞争,逃出竞争意识。你可以不断地自强,不断让自己具有创新的动力,而不是一种竞争意识。
又回到那两个餐厅,在竞争过程中,他们自己没有了消费,天天都在工作,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他们这样,谁来消费呢?
他们本来是有假期,有收入,有幸福生活的。整个社会的供需关系、依存关系原本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和谐的社会运作模式。假设大家突然都只赚钱,没有消费,大家想想会是怎样的场景。虽然是一种假设但是是符合逻辑。
我经常开玩笑说,那些会赚钱的人,其实没多少时间去消费,赚钱的和花钱的不是一拨人,所以家里有一个会赚钱的人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人会花钱,否则钱赚了没有用。就像很多超级大富豪赚了几百上几千亿,甚至几万亿,最后怎么办?都捐出来了。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它需要有一种平衡,社会秩序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会被完全就打破。
这样类似的内卷化,无论是我们的伙伴、同学,无论你在哪个环境,哪个行业,是不是都有这种内卷化的倾向?我们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种内卷化的思维意识?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卷进去,因为竞争带来的不是成长,而是一种心性的扭曲,攀比心,它也不会带给你美好的人生,反而会摧毁你美好的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是会看到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不是说我们不管孩子,或者说我们不去努力,这个要有觉察力来区分。孩子心智不成熟,父母是要管的,但是要尊重他,像个教练一样,在他迷茫的时候,点拨、指引他,而不是操纵他,让他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这个不仅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思考的问题,做家庭,做企业,也都一样。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人生的小船不在阴沟里翻掉,不翻在自己的手上,不翻到自己错误的思维观念上。
我真心的希望每一位父母不要像电视剧里的那两位母亲一样,我们要放弃竞争思维,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优点。上帝给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路,所以大家不要焦虑,真正让孩子的天赋发挥出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给孩子自由,还家庭幸福,这个是我们所期待的。
祝福所有父母,希望大家做出人生中最理性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