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南菁中学听了几节化学课,现浅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依据考纲设计教学,将教材内容挖掘到位。
考纲是目前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江苏高考是这样,我们甘肃高考也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了内容设计的花样性,却不注重考纲,不清楚高考到底怎么考?到底考什么?体现在课堂上,好些老师的课堂就像无头苍蝇,粗看很精彩,细想却在赤裸裸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南菁中学的这几节课共同的特点是老师将教材吃得透,将考纲挖的深。特别是周小舟老师的课,设计内容为"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这节内容设计的是铝的制备方法,属于考纲中要求的工艺流程题,难度大,要求高。传统教学中,我们都将其放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来讲,周老师却将其放在高一的必修教材中来上,足见教师对高考的命脉把握的很准,对学生平常的基本功培养很到位。
二、选择合适的教法,让学习真正发生。
教法即教学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不同的老师必然有其不同的教育方法。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的黄卫荣校长说"教学不能没有模式"。今天听南菁中学的这几节化学课,虽然我们没有看到统一的教学模式,但是从中却能感受到教师对教法的选择是很到位的。李国平老师的课开门见山抛出问题,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氛围。阅读指导、问题导向时间充足,问题解决中透漏着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整个课堂气氛融洽,宽松和谐,课堂容量大、跨度大。将问题的解决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给学生设计了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很到位。周小舟老师的课堂常规中透漏着细腻,从基本化学用语的复习中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探究的氛围。没有刻意的铺设,只是一种常规的引导。无论是从展示的图片中读取融涵的信息,还是从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真谛,都体现出教师对教法选择的慎重。虽然课下的交流中周老师说这只是一节常规课,没有特意的准备,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活生生的课堂。虽然我们说上课是一门艺术,但过分的表演势必让课堂失去她原本的追求。
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师彰显教学艺术,实现教学价值的场所,也是学生建构学习,提升学习品味的阵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堂课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那就是一言堂,肯定迸发不出生机与活力;相反,如果一堂课只有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会学的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法,还要钻研学法,不仅要了解教情,还要了解学情,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才能提升教学的效益。南菁中学的这几节课毋容置疑,均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南菁的学生是幸福的,她们身边有着热心钻研教育的教师团队,她们没有不爱学习的理由。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谢努力。钻研考纲、钻研教法将成为我今后做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我想,只有抓住了考纲,抓住了教法,抓住了学生的学法,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