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情

很偶然的机会,随手借了蔡崇达的《皮囊》。其实这本书早有耳闻,之前也曾看过有人推荐,也在一些榜单里见过这本书的名字,只可惜一直无缘一读。这次终于有机会能够读上一读,虽然尚未读完,但也不由得感慨一声“好险”,好险就错过了一本好书。目前读过的几章里,对《母亲的房子》一篇尤为印象深刻,感慨颇多。纵然文笔再差,杂事再多也说不得要写些东西出来。

文章的开始,母亲得知半年或一年后房子就可能被拆迁的消息。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说走的太累,天气太干燥,要休息会儿,于是坐在路边,头朝里,用手掩着脸。一看便知,这房子一定有故事。

回到最初,盖这房子的地的由来。父亲和母亲在媒人介绍后第一次约会时,父亲对母亲说,“我会把这块地买下来,然后盖一座大房子。”母亲相信了。三年后,父亲果然用几年的积蓄,母亲微薄的嫁妆以及借贷买了地,盖起了一部分房子,留下了偏房的位置。接着就是孩子们的出生,由于超生,父亲被辞退了公职。父亲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去找工作。母亲则不吭声地到处找活做。不安慰也不发火,只是默默地支撑着家庭。三年后的某天,父亲突然决定要去找工作,之后不久就离家去做了海员。又三年后,父亲带着一笔钱回来,终于在这块上盖好了完整的房子。还顾石匠把父母两人的名字编成对联刻在石门之上。石门上的红布被揭开的时候,母亲就那样盯着他俩的名字,一言不发。之后父亲也没有再去做海员。

父亲留在家里又先后做了各种生意,生意越做越小。直到一天,父亲突然中风,而后偏瘫。之后整个家庭陷入了极度窘迫的状况。父亲生病的第二年,在一天晚上,母亲把正在高三的我叫到房间。她抽出一卷钱,说我们有十万了。虽然我说要存起来,虽然父亲看病需要钱,但母亲坚持要建房子。她说,“你父亲生病前就想要建房子,所以我要建房子。”我还是点头同意了。建房子的过程很辛苦,因为钱不够,母亲又要在加油站搬油桶,又要去工地帮忙。终于,她在工地昏倒了。在医院的病床旁,我还没来得及发脾气,就听到了有人拄着拐杖拖着脚步走来的声音,是父亲。他从听到出事的消息就开始出发,一步一步挪到大马路上,自己雇了车,才到了医院。刚坐下,气还没喘匀就问,“没事吧?”母亲点点头,父亲喘着气又问,“没事吧?”稍后又问,“真的没事?”

在建好房子后,等好不容易还清了债务,母亲又执意加盖了两层。第二年,父亲去世了。再过了两年,政府要把房子拆迁了。从政府得到确认消息后,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说,“我们还是把房子建完整好不好?”我说,“好啊。”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母亲要盖一个很快就要拆掉的房子。但是在我的坚持下,房子还是开始盖了。工程在进行,我要离开了。离开前,母亲问我,介不介意房子那块最重要的奠基石上建造者是父亲的名字。我忍着眼泪说,“我不介意。”这一切都因为,我明白了,在母亲的眼里,一家之主永远是父亲,“是他发起了这个家庭”,而她想让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的健全和完整。“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在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几次停下来,让自己的视线离开,望向别处,怕自己的眼泪会流下来。虽然文章讲述的是盖房子,但其实就是在讲述这位母亲的爱情。这种爱情,可能我们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那种生死相许的爱情,不是那种海誓山盟的爱情。但无法否认这是一种单纯的、质朴的、深刻的爱情,是一种无比打动人心的爱情。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看到这里,我又一次移开了目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83年的夏天,母亲到她的姑姑家走亲戚,在距离母亲家村子5公里开外的另外一个小山村里。 第二天本是要返回的,可是...
    sophia917阅读 1,514评论 5 7
  • 说到这里我就泪眼巴拉巴拉的控制不住不好意思)我的父亲看着母亲这样心疼伤心难过着恨只恨自己没有用怪自己答应母亲的幸福...
    e919e22174a0阅读 512评论 2 2
  • 一个女人的命好不好,先天是一方面,后天自己努力是一方面,生的子女怎么样也是一方面,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嫁的老公好不...
    浅木sun阅读 357评论 0 7
  • 看着已是暮年的母亲,饱满的脸上看不出老年人错综复杂的皱纹,虽然年近八旬,可是头发仍未完全发白,也不像别的老年人那样...
    诗姬阅读 667评论 2 6
  • 5 丁汝昌立刻下令起锚,将10艘北洋战舰排列成“人”字形,准备迎敌。 可日本人来得太快,姿势还没摆好,战斗就打响了...
    风流人物志阅读 723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