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于永正老师的书籍《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建议》其中的章节《我教一年级》,似乎时间已经倒退到我教一年级时。我执教一年级时是我刚调来这个学校,那时的我对一切都很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陌生的学生,再加上这是城里的娃,一切管教,似乎对于我来说,是牛吃南瓜—无处下口。毕竟我也只教过一个一年级,在教学经验上完全没有。但我也知道教一年级,是一件多么头大的事,面对的这些娃,都是刚从幼儿园里来的,幼儿园里的老师就像他们的保姆一样,精心照料,再加上家长的宠爱,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上小学的意义又不同了,要给他们立规矩,培养好习惯,我倍感压力,又怕教不好。
起初我觉得班里一团乱,我不知道怎样管教,就拿站队列来说吧!因为中午下午放学,都要排队到校门口,等家长来接。大家走到操场上,你推我,我挤你,你一句,我一句,这个场面,任凭你嘶声裂肺,他们才勉强安静,顿时觉得自己好无能。今天你让张三站这,明天他又不知道他的位置了,大家就在操场上,你看我,我看你。
新接的一年级,我丝毫不敢松懈,基本上下课的时间我也呆在教室里面,生怕孩子们出事。还记得他们的美术老师善意地提醒我,你还是向其他班一样,搞点奖励机制,奖励小红花那些等等。顿时,我有无限挫败感,不知如何管教这群毛孩子。我也知道我的班级纪律很差,因为初来乍到的我,对这一批城里的孩子不知如何拿捏轻重,对他们太严厉了,又怕家长有意见。所以最初的一个月,我对孩子们的管教都很放松,殊不知,这样的放松,我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挽回。没有经验的我,只有付出更多努力。至今班里还有两个多动的孩子,我就想是不是一年级初期时对他们的松懈造成的。对于初教一年级的我来说真的有很多不足,没有经验,好在还很努力,班级转变很快。
一、我的管教太死板
像教高年级孩子那样,对这些孩子们只提要求,不准做什么...能做什么...殊不知这些指令性规则对于这群活泼好动的娃来说理解起来太困难,甚至不懂。只有触犯了才知道不该这样做。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讲话越具体越好,要“说小孩话”。
二、要会给孩子们做示范
于老师在教一年级时,训练孩子们做自我介绍,他先提出两条要求:第一要大胆。并且具体讲解如何大胆,要身子站直,眼睛向前看。两眼看天花板或者地板弯着腰都是胆小的表现。说完,他还做了个翻眼珠看天花板和耷拉着眼皮看地面的动作,这样的示范孩子们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大胆的动作。第二说话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大点让后面的同学也能听见。然后他又从正反两方面做了演示。在叫孩子们上台训练的过程中,他们也知道如何评价,他是否大胆,是否口齿清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还说示范是最好的指导,讲十遍应该怎么做,不如做一遍给孩子看。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一年级起步的时候,什么都要规矩,而且要到位。
三、把游戏、故事请进课堂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段的孩子。一堂课40分钟,完全规规矩矩地听课是不可能的,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动动手,活动身体。记得第一次让孩子们开火车读词语,他们可兴奋了,同样是读词语,但开火车去读,孩子们就喜欢,就乐于接受。还可以做一些头饰道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变得轻松,增加趣味性。一年级的孩子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可以讲一些有关规则,习惯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知道应该怎么做。同时也可以以讲故事作为奖励,比如坐姿端正,举手发言,大家都做到了就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同时也要多表扬,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关注和喜欢。我们表扬了这个同学,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学习他的做法。多采用奖励机制,一朵小红花,一个签名就可以让他们满足,多揣摩儿童心理。如果我就是六七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