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7 晴
我有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记得上次回家还是14年9月份,这次回家主要是我奶奶身体出现了问题。
奶奶今年85岁了,在我的印象中,奶奶的作风一直都有点“彪悍”,就是我们常说的独断专行,但现在看到的她,过去那种作风只有残存的影子了。
上次回家的时候,我刚写日记不到半年,很多问题思考的还不够深入和独到,至今我已连续写了将近900天日记,很多过去不明白的问题,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写明白了。
昨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碰撞了回家的体验,有几个问题估计是大家共同关注的,大家看完我的观点,不要急于判断好坏对错,对了错了又怎么样?主要是通过我的体验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自省。
回家待多久合适?
这个可能没有定论,大部分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只要把背后几个问题想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回家能否和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昨天,我在YY交流中问了几十个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以为只是个例,最后发现这是常态。
随后我又问了几个问题。
回家的时候想跟父母用心交流吗?
回答:想。
回家能否和父母坦诚直白交流?
回答:不能。
昨天大家统一了意见,回家即便是交流,也都是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总之不能聊正事,如果回家聊聊自己的梦想,家人立马就会担忧:这孩子在外做什么?是不是被洗脑了?是不是去做传销了?……
只要你把内心的渴望分享给家人,家人就会觉得你不正常,觉得你在干什么勾当,我说的不是全部,但大部分都是这样。
家人的渴望是什么?
希望你老老实实读书,娶个老婆,生个娃,有份稳定的工作,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想到这些不免有一丝悲凉,这么努力读书,终极目标仅仅只是找一份好工作。
至于梦想?
好比30岁的处女——稀罕,如果说有的话,在北方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回到家后我很不适应,家里的节奏非常慢,所有人几乎都处于一种模式,很多人才30岁不到,用老气横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接着我又问了几个问题。
回家是没有和亲友交流的意愿还是缺乏共同话题?
回答:缺乏共同话题。
尤其是像我这样出来10几年的,本来和亲友交流都非常少,很多思维观念完全不同,包括饮食习惯差别也非常大。
我很多年脸上都不长痘了,但这次回家居然长了,都说家乡的口味最怀念,或许是我离家久了,这种感觉并不是深,更多的是不适应。
老家的口味偏重,主要以辣咸腌等为主,除了小时候喜欢吃的那几个菜,大部分家乡菜根本无法进口,实在是太辣太咸了……
我在两广待了十多年,刚开始过来不习惯这边的口味,现在不习惯家乡的口味,在外漂泊这么多年,现在我更喜欢清淡、素食、简单原汁原味的口味,不喜欢老家那种偏重的口味。
现在老家招待客人,大部分还是荤菜,过去桌上很少有青菜,现在开始慢慢增加了青菜,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回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满足彼此见面和陪伴的需求。
除了这条,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我们处于巨大变革的一代,父母这一代接受更多的是传统文化,但由于中间发生了一些变故,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
如果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父母那一辈,包括我们现在的80后,更多烙下的是一些糟粕和局限,回家前后将近10天,这次回家天气非常糟糕,除了一天放晴,几乎是天天下大雨,想出去走走都不方便。
看到这样的天气,我干脆待在家里体验,看到一幕又一幕的生活百态,当时我抱着小孩,一边逛一边和朋友交流回家的体验。
最后发现父母亲友,包括我们自己,几乎从没让真实的自我绽放过,几乎都是活在压抑、憋屈、限制的环境里。
不知道这样写大家是否理解?
说的直白点,几乎所有人都不独立,对于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子女,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更多的是强行的干涉,都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都主观臆断,并且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
比如父母,总想让子女听自己的话,很多父母自己都是个农民,自己其实也混得很一般,还要让子女听自己的话,岂不是把子女直接培养成自己了吗?!
人与人之间交流,如果是进行心灵的碰撞,就得做到平等、尊重和包容,包括父母和子女也不例外,很多子女回到家,不是不想交流,也不是没有话题,而是在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里,缺乏这种平等尊重的交流“基因”。
回到家,即便你是30岁,父母还是把你当小孩看,人到18岁就成年了,可大部分家长由于缺乏焦点,一直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焦点,总喜欢控制着子女,总把自己当成家长,一直都是以教育的口吻交流。
试想:这样的意识形态能进行心灵乃至精神交流吗?
回想在家是不是这样的感觉?
当下流行一个词汇叫“啃老”,很多人都在指责子女不该啃老,但从深层次来说,一切的根源还是在父母,父母从小就没树立让子女独立自主的思想,一直都是帮子女做决定,即便是婚姻、购房、生娃带娃也都包办了……
他啥都不用想,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会,你说他不啃老啃啥?
我们这代人想和父母深入交流,难度差不多跟爬珠穆朗玛峰差不多,这不是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用《天道》里面的一句话说,这是文化属性(基因)的问题,不是是否有意愿和想法的问题,是彼此双方是否同频的问题……
你认为父母还能重新植入这种基因吗?
回答:几乎不可能。(一颗老树还能随便修剪吗?)
过去我很想在家待久一点,多陪陪父母和亲友,毕竟回家一趟不容易,像我的父母都60多岁了,未来见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了。
这次回家我才发现,现实和理想还是有落差的,就像我们和父母的代沟,这是时代造就的,根本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下次回家体验看看我说得是不是事实?
既然只是满足见面和陪伴的需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察到,回家刚开始几天挺好的,如果在家稍微待久点,尤其是当你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比如像我这样回家就想休息的,因为在外打拼几乎没时间休息,回家能安稳的休息吗?
谁回家待过谁知道!
回家待多久合适?
如果没有特别事情,如果是我自己的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天为宜,最好不要超过7天,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还真不是说说而已,那是绝对的事实。
不信你待久点试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谁也无法脱离自己的轨道独立运行,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轨道,但大部分却喜欢干扰别人的运行,我们对别人最大的爱就是尊重每个人的轨迹。
不干涉也是一种美德!
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偶尔“出轨”一下可以(比如回家),但要想独立持续稳定运行,还是要尽快回到自己的轨道。
毕竟经常“出轨”风险太大!!!
感谢转载和分享! (分享是成长最快的通道)
另:现在转载分享日记可参加接下来为期一年的体验之旅!
实干QQ:449057873 微信公众号:sgnote
՞�6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