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作业到系统支撑,从线下的excel表格到线上的表单流程,数字化转型已经渗透到企业业务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数字化工具的本意大多只有一个:用自动化的程序作业替代以往简单重复的劳动,并且实现作业全过程在系统中留痕。
这种执行类的应用程序确实解放了过去重复劳动的双手,让员工把更多精力放在高价值的工作上,而这类工作往往需要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不是被动等待指令的信息化系统所能轻易替代。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产品充斥、利润空间逐步被挤压的今日,企业降本增效与精细化运营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分析、运营、管控等行为愈加频繁的背景下,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开始意识到,需要用过去对待重复劳动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分析型”的数字化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满足企业管控需求的主动式管理软件,一般以数据分析为抓手,通过以下三步实现管控目标:第一步,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目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第二步,将数据分析模型套用至实际的业务数据中,用以识别风险、研判趋势以及挖掘问题原因,并持续优化模型;第三步,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至实际业务中,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和改善缺陷。
慧点科技的审计系统就充分提现了主动式管理的思想。在系统中的审计分析中心,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在审计事项发生的同时或短时间内实施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并实现动态预警。比如要检查采购流程中先付款再收货的合同,但是合同中又没有收货和付款的时间,就需要从采购系统和财务系统中采集数据,再用相应的分析模型计算出结果。以这个模型为例,首先从“采购系统”提取合同编号和订单编号,计算出该合同的收货日期,再以“合同编号”为关键字关联财务系统,筛选出合同结算日期早于收货日期的合同记录,审计人员即可对这些不合规的合同加以分析。系统中提供大量类似的审计业务场景与相应的分析模型,并提供易用的建模工具,让审计人员使用工具自主进行数据探索,不断的产生新思路,不断的修正和调整逻辑,从而使结果更为精准。
分贝通作为一家费用报销系统的供应商,同样借助数据分析实现费用管控。分贝通内部使用的就是自家的报销系统,通过长期的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几个有趣的费用支出现象。比如员工倾向于在出差前一天才预定机票,但是机票在起飞的三天前预定,价格最为优惠,于是公司要求员工无特殊情况下,在出差的三天前预定机票。又比如数据分析发现员工出差预定的酒店价格,往往贴近住宿标准价格的上限,或是刚好压线,很少会选择价格低一截的酒店,因此公司提供补助券,奖励那些节省住宿开支的员工,由于补助券属于实质性奖励,与报销不同,所以员工在节省住宿开支上也比较积极,经过测算,公司总体节省的住宿费用也远高于补助券的支出。
从慧点科技与分贝通的案例不难看出,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正在把数字化工具打造的更具智慧,系统的作用从以往关注执行能力,转变为关注分析能力,也标志着企业数字化正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