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5年2月18日9点07分,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天气如昨天一样晴好,在美丽的春光里,我的心跟着明媚起来,整个人看上去也神采飞扬。
让我神采飞扬的不仅是今天的天气,还有我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我的手机微信收藏来了一场断舍离。
在手机的各种软件中,微信是我最常用的软件,现在它已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来是要上百度查点东西,但是看到了微信有消息,直接转到微信去查看消息,然后再看些别的内容,一大段时间就过去了,猛然间想起了我的初衷是要上百度查东西,不禁哑然失笑。
由此可见微信对我的重要性,它是我不可或缺的社交软件和学习工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微信用得越多,手机的内存就会越少。
这不,我的手的速度越来越慢,早没有当初换手机时那种神速了。
记得刚使用微信软件的时候,我是那么欣喜,看到好的链接或文章,就忍不住把它放到微信收藏里,以至于我的微信收藏成了一个大的收纳箱。
这个收纳箱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美文、歌曲、名言、小视频,还有证书、家人朋友的信息,这些东西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我很少有翻看的兴趣。
有一天我点开微信收藏,发现很多收藏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看过,而且我发现我最早收藏的东西是2014年的,时隔11年我还会看2014年的东西吗?
答案不言自明,我收藏那么多根本不看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是时候该清理我的微信收藏了。
于是,在某一天,我点开微信收藏,从2014年开始清除。
我好不容易把收藏的信息扒拉到2014年,发现那时候的我真是傻得离谱,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收藏起来,真有点“穷人买匹马,夜里都要摸三把”的感觉。
再点开时,很多消息已经点不见了,要么信息被删除了,要么作者收回了该作品,要么该公众号被取消,反正是有各种理由,就是看不到自己所收藏的东西。
那一天我清理了半个晚上,我用的是非常拙劣的清理方式,先把把链接点开,如果打不开,就清除,如果能打开,就把链接留下。
这样的清除方式费时费力,半个晚上也没有清理多少。我的手机宛如一条病牛,拉着一车大多没有用的东西,气喘吁吁,艰难前行。
昨天下午,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会议的内容是由各位校级领导宣读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校很重视这件事情,几位校级领导都身着正装,站在讲台前认认真真发言。
而坐在下面的我,却在下面开着小差,删除微信收藏里不用的东西,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我删了一个多小时,而对领导们认真真宣读的工作计划,听得却是浮皮潦草。
我的心中有一点小惭愧,真真觉得有些对不住领导们的认真准备和精彩亮相。
我的羞愧只是暂时的,很快就被心里的小窃喜给代替了,那就是这段时间我真的删除了很多条消息。
这次删除我长了个心眼,过去的东西干嘛要点开再删除呢,直接删除就是了。
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有了AI,有了deepseek,有了算法,你只要输入想要的东西,很快,一大批类似的东西都会为你推送,所以根本用不着放在微信收藏里。
微信收藏应该收藏一些非常重要还会回看的东西,就好像手机的备忘录,可以记录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便于日后的查找。
领导在上面讲话,我在下面删除消息,我在与时间赛跑,会议结束时,我已经删除了大量的东西,但是还是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晚上回到家,老郭在厨房里做饭,我告诉他,我正在进行断舍离——删除微信收藏的内容。
我没有同以往一样进厨房,跟他一起准备晚餐,而是跑到小卧室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继续删消息。
晚餐之后我又删除了一会儿,这项庞大的工程才算初战告捷。
放下手机,我有了那种断舍离之后的快感,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似的。
这次给手机收藏进行断舍离,让我想到了很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适时进行断舍离,不用的衣物、用具需要定期清理,家里的卫生需要定时清扫,办公室的抽屉需要定期清理,电脑里的资料也需要定期清除,自己心里的许多东西,也需要定期清理。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真正需要保存的东西真的不多,所以及时定时断舍离,这种断舍离显得尤为必要。
一个小小手机,如果里面的东西太多,都会拖慢手机的运行速度,那么以此类推,我们就会有很多思考。
家庭中的各种物品如果太多而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家庭的整洁乃至家里的风水;工作的各种材料,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乃至我们的业绩;我们的思想情绪积累得太多,就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身体;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断舍离,给生活做减法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选择。
大家都行动起来吧,断舍离势在必行!
(后记:这篇文章用时28分钟,1629字,加上修改,希望一个小时能够完成。断舍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会让我们清楚真正的需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与情绪、与工作的关系,舍弃对生活对工作对身心健康无用的东西,从关注物品等东西转换为关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