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天,也不知道怎么就扯到了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事上。
对文学圈稍微关注些的人应该都知道,前段时间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因为她的诗引来了很多争议,评论圈热捧,网友和媒体则在群嘲。
再加上贾浅浅目前是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而主要研究方向又是自己的父亲贾平凹,所以就更是非议满满了。
其实如果不看那什么耸人听闻的“屎尿体”,单看这样的诗:
我潜入海底去看海
不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辽阔的大海
只想以水的身体,依偎在你
波涛汹涌的怀里
以爱与自由之名,日夜不停地潮汐
她勉强可以算得上有几分才气,但是“贾浅浅可能就属于‘生而知之者’,注定是‘天成的’诗人。”(陈晓辉)这样的评语恐怕真的是言之过高了。这样的诗,大言不惭的说,凡是和文字打些交道的,都能诌上那么几首。
为了写文章,也为了更客观地看待这个人,我特意去知网搜了搜贾浅浅写的论文,说实话,这副教授评的,说没有半点水分,那真是睁着眼说瞎话,胡扯。
但是想写这件事不是为了批判什么文学圈的丑恶现象,因为自己目前也算对这个圈有些接触,平心而论,大多数的学者都是踏踏实实搞学术,有本事就是真的有本事。当然有些人情的事,在所难免。
写这件事是想谈谈父女关系,尤其是作家、学者和女儿的关系。
说起来很奇怪,也不知道是真的太多见,还是个人观念有偏颇,我总是能听到这个圈里女儿跟着父亲的路子“混”的消息。
贾平凹的女儿自然是一个,莫言的女儿也是一个,父亲搞创作,女儿就入了文学评论的圈子,搞批评兼创作。不但作家如此,有几位教授的女儿也是如此,我们这里有一位,名字自然不好提。某北方大学也有一位。
这一位就比较厉害了。
朋友有一位考研的同学,这位同学笔试前几,但面试被刷,后来得知另一位笔试靠后的人被录取,因为是院里某位教授的女儿,而这一位女儿考研时复习的资料就是后来考试的题目。这个同学一气之下把事情发到了群里,结果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其他自然还有很多传闻,但既然是传闻也就不便多言了。
父辈有资源,带着女儿入圈也算无可非议,况且也有很多是有真才实学的,但插手过多恐怕就真有“学阀”之嫌了。
其实这种父亲对待女儿的方式还挺耐人寻味的。
我们有位老师曾经上课的时候谈天,说起中国古代家族对女儿的教育方式。
在这些家族里,男孩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而对女儿则放纵的多。后世的人看来只以为女儿要娇养,其实这种放纵背后有着一种“残酷”的心理:女儿到底是别人家的,到了夫家,自然有夫家的人教育,而儿子是要担当起家族兴衰的,所以要给他最好的教育。
当然现代社会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是父女、母女、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想也知道,这些父亲无非是想让女儿有个安稳的去处,踏踏实实过一辈子,而如今文学这个圈子,努努力总有口饭吃,实在不行捧一捧,只要能写几个字,靠着父辈的关系和名声也能有个饭碗。
所以造就了这样的现象。
而说起母女,则更有意思了,就我知道的两对而言,茹志鹃和王安忆,蒋韵和笛安,反而是女儿的名声更盛些,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不过此事复杂,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