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爱之名

奶奶带小孩,总把小孩一切之事包办,小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恨不得还是如此。虽三令五申,虽说明溺爱之害处,仍是“阳奉阴违”。

我们贪图老人家在时的方便、人间烟火气、天伦之乐的氛围,所以只能无可奈何地包容。

爸爸深受影响,对孩子也是像他母亲一样细腻的作风,恨不得无微不至的,现在孩子已13岁,连喝瓶饮料他都会说“我来,爸爸帮你开”。我常常说“你这是折断他的翅膀”“惯子如杀子”……然而似乎他们惯于这种表达。

我们之前也讨论过,一味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并且已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爱他,不顾对孩子长远的影响,是自私的表现。

父母之爱为之计深远,是我们应该要铭记于心的。

感性的人常出于情感直接地表现出来,理性的人常权衡利弊再选择性地表现认为恰当的行为。理性的人重逻辑,行动力强的话往往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我们家人大多是偏感性的,常由心引导行为,而非由大脑引导行为。我也不例外。因此总有些不合逻辑的事情发生。譬如,一方面平常包办孩子的事,一方面“突然”发现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的时候又着急焦虑,可能会责备孩子。一方面以孩子健康为优先考虑,不给他重压,而一方面发现孩子既不能好好学习,身体素质也不是很好,因而焦虑。

这可能也非理性与感性的差别,还是因为不会爱,没有学会爱孩子,没有学会教育之道。

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只对孩子,对于家人,我们亦不知如何正确地爱。

究竟还是缺乏爱的智慧吧!

那么从现在开始,应思考,如何“爱之而为之计深远”,不可任凭情感的直接输出,万不可以爱之名行害之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两天参加了"教练型父母"的课程 ,昨天晚上兰馨老师的直播课还有今天上午的小组互动讨论。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受益匪浅...
    石头妈妈宁宁阅读 227评论 0 1
  •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 这部充满了纳博科夫个人气质的作品,我着实...
    无忧亦无惧阅读 782评论 0 6
  • 这段时间以来,每天早上的早读与分享时光让我很享受和喜悦。我的长短也不介意示于这些比我年轻太多的生命面前。我感受到了...
    悦读山人阅读 272评论 0 1
  • 这段时间以来,每天早上的早读与分享时光让我很享受和喜悦。我的长短也不介意示于这些比我年轻太多的生命面前。我感受到了...
    悦读山人阅读 279评论 0 4
  • 其实讨论这个事情还是有点伤的,因为势必要把小时候的不愉快经历再回忆一遍,那为什么要写呢,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原生家庭...
    朴一鲁阅读 5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