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权健保健品的事件轰轰烈烈,是非曲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想说点什么,不站在双方对立的角度发言,而是作为一个客观的个体发言。把我所认识的保健品认真地传达给各位读者朋友。
最近舆论上更多的是揭露保健品行业的模式与它的负面影响。所以也从另一个侧面而言,对于保健品大多数人还是有很多盲区的。以下的仅是一些常识,但唯恐会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对我的言语攻击。在此恳求每位阅读我文章的不要过于断章取义,曲解了我的意思。
很多人对于保健品的认识不够全面,或者是出现了认知偏差。
传统意义上的保健品仅仅只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从单方面而言是区别了药品的。而现在的问题出现在大多数人(被洗脑)过于夸大了它的功效。
而药品大家都知道,医院里、药店都有得卖,但对于药品的药理学也许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很多药品的测验方法,采用的都是双盲试验,其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一个药品是否真的有效。何谓双盲?简单而言就是一项新药研制出来后,一部分人食用新药、一部分人食用安慰剂,而他们都认为自己食用的是新药,这是“一盲”;发放药品的工作人员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人食用的是安慰剂,但他们不知道是哪些人,这是“二盲”,而研究人员作为局外人进行研究观察。如果这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
其中值得追究的是安慰剂效应。
也即是所谓的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双盲试验是为了区分安慰剂效应。
所以药品的问世都是经过了严谨的科学论证方法。而市面上的大部分保健品都没有经过双盲试验,或者换一句话说,他所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安慰剂效应。这种安慰剂效应通过洗脑的方式进一步加强。
我有幸在此之前参与过保健品的销售,所以以下都是我的现身说法。基于经验的有限,不敢保证完全客观。只是我想进一步阐述洗脑与传销的区别。
洗脑简单而言就是通过一种方式把错误认知灌输给别人。它的原理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而它的传播途径太常见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遭遇各种类型的洗脑,只是因为其较为隐秘而不自知罢了。广告,朋友圈,文章,演讲,虚假人设……或者说为了让你掏钱,商业社会一直在给你洗脑,试图改变你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很多人把洗脑与传销混合在一起讨论了,但我想澄清的是洗脑是洗脑,传销是传销,这是两回事。传销仅是传播洗脑的场合或者土壤。所以在此我想谈论的是洗脑,而不是传销。
最有利于洗脑的传播途径,效果较为显著的是会议。洗脑者通常也是被洗脑者,他们站在讲台上,以一种饱满而热情的语调感染着台下的人。营造一种热烈的情景把错误的认知灌输给在场的各位被洗脑者。其实如果有些人学习过逻辑推理,一下子就发现了他的漏洞。我以前吃的亏就在不会逻辑推理上。这也是现在大多数被洗脑成功的人最欠缺掌握的技能。她们沉浸在洗脑者创造的情境中兴奋不已,失去了原有的判断能力。随着节奏一起摇摆,大喊大叫,喊口号这些行为很容易就通过群体的作用植入一个人的思想。
洗脑者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热烈的环境一步一步改变了一个人的固有认知。保健品的原有概念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偷换了。洗脑者采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这是广义上的洗脑,还有狭义上的洗脑──将错误的认知信仰化,并让人成为一个信仰的奴隶。
洗脑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洗脑者对新的、错误的认知方式变得坚定不移。所以剩下的就是围绕着错误的认知展开的行动,包括销售产品与所谓的“拉人入伙”。她们活在一个被社会孤立的群体中寻求一致化的温暖,这种温暖是被洗脑的结果,只有世界观与价值观趋向于一致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所以他们强烈认可这个群体的人,并排除异端。她们在群体之外所遭受的挫折越大,越认可这个群体的温暖。
所以保健品通过这种传播途径去经营,造成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想改变一个被洗脑者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群体去感染他。或者换一句话而言,我们试图去改变被洗脑者的错误认知是在与她们整个群体在对抗。所以没这么容易。
保健品作为一种产品遭人诟病的是它的模式。也是我从一个保健品公司学到的,保健品的销售流程已形成了一种体系。也许权健会倒,也许不会倒。但这种体系我敢肯定绝不会“失传”,并悲观的认为它已经应用在了生活各种方面。我们只是一个人,有欲望有思想。很难担保哪一天自己就中招了。整个社会的土壤都利于洗脑的传播。所以我很担忧自己有一天被各种习俗还有社会给潜移默化地感染了。
人性本善,奈何惹上了尘埃。
这辈子我只愿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绝不让任何人的意志凌驾于我的个人意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