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语言弹性特别大,既能写出景致的优雅文言,又能驾驭最活泼的民间语言。
红楼37回,探春给宝玉发来邀请函: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劳抚慰,复又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探春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邀请函里完美诠释探春的品味和品质,这一只小小的邀请函里有她的偶像和文化上的向往,她怀念慧远大师,向往谢安,表面是结一个诗社,骨子里是以慧远大师和谢安这样的文化风范做榜样的。怪不得,林语堂是最喜欢探春的。
红楼梦好看,还在编排上,这边刚刚品过探春邀请函的修辞之美,紧接着是贾芸的一封信: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男芸跪书。
贾探春的书信,文辞优美,文笔斐然。反观贾芸的书信,则幼稚白话一如小儿拙劣涂抹,只因贾芸家境贫寒,识字不多。
再有,宝钗哥哥薛蟠是个公子哥,有次他过生日,对宝玉说:
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哪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嫩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熏的暹猪。
薛蟠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他形容礼物好玩,只是用“大”和“长” ,因为他书读得太少。这是曹雪芹最了不起的地方,这么好的一个文学家,在写薛蟠时,一下子就变成了薛蟠。
我一直对曹雪芹佩服得不得了。他每一次写诗都不是自己在写,而是黛玉在写,宝钗在写,湘云在写,探春在写……观音菩萨不也是化身成33种形象吗?所谓化身是说,当你怀有极大的慈悲心,有同感心,心同此理方可化身。我觉得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个怀有大慈悲的人,在红楼梦中化身成众多不同的人,把他们生命的精华展现了出来。
红楼18回,元春自谦地说自己才华有限,希望姊妹们各题一匾一咏。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迎春其实很不会作诗,也不太敢表现,这里就很明显的表示说我是奉命不得已而作,很害羞,诗里完全可以看出迎春的个性,她在十二金钗里面是个最木讷的一个人,没有主见,外号“二木头”。
文章造化(匾额)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惜春是贾家四姊妹里年龄最小的,惜春会画画,后来大观园图就是惜春画出来的,她写的诗有点像山水画,又有一种淡漠和清透。
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林黛玉共情能力很强,她想起了自己当初来贾府一路的风尘仆仆,进而看到了贾元春作为一个贵妃的孤独和落寞。可想……元春一个人离开贾府坐车回宫的路上,一定还会心心念念黛玉的那句“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吧。一句诗传达的理解,不知会给她带去多少温暖。这也是黛玉的诗为何高人一筹的原因吧。
红楼37回,宝钗、宝玉以“白海棠”作诗:
薛宝钗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珍重芳姿”表达了宝钗对自己生命的在意与尊重。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她永远是大家风范,从不走偏锋,她的诗也体现了她的风格。。
贾宝玉诗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宝玉喜欢美妙的女子,所以用“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杨贵妃和西施来形容白海棠。 贾宝玉之言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贾宝玉也时常称自己为“须眉浊物”, 女子之身既然是水做的,集天下清秀于一身,但当史湘云劝贾宝玉常常会会那些为官做宰的人,多学习一些仕途经济学问时,贾宝玉立刻就恼了:“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宝玉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他对女儿的态度,不涉及到其他复杂的东西。39回刘姥姥用一个假的因造一个真的果,让我们感受到宝玉对生命有珍惜,才能真心诚意地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
黛玉的高洁,探春的魄力,宝玉的真情……没有你,怎有这万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