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繁荣的房市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房市繁荣的巅峰时期,房屋的融资、建设和装修成了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然而,每个人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好运,却没注意到未来的损失。
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中写道,在1900-2000年这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房价平均每年上涨3.4%(只比平均通货膨胀率略高)。这是相当合理的。物价与人们的购买力密切相关,这也是收入和信贷可得性的作用之一。
然而,1997-2006年,全美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9.4%,涨幅惊人。这次期间,收入却鲜有提高。那么人们是如何支付高昂的购房款的呢?这两个时期的区别在于信贷的多寡。后期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贷款利率更低,获得贷款也更容易。但是信贷不会永远扩张,最终贷款条件会变得更严格。一旦信贷收缩,房价就不可能再升高了。
所以,房市达到巅峰时,多年来不断涌入经济体中的低息贷款停止了。即便在房市开始萧条之后没有其他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没有了那些自由现金流,经济也一定会萎缩。为了恢复经济平衡,经济衰退不是必须的,却是必要的。
但是,当经济开始收紧时,立法者和经济学家不仅不认为这一过程是多年来银根松动以及过度消费的结果,反而把它当做问题本身。换句话说,他们错把解药当做毒药。
第十六章
人们看不到的是,由于稀有的劳动力和资源都用在了参议院认为比较重要的活动上,导致很多其他的就业岗位和本来可能形成的岗位受到损失。
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参议员们和顾问们都没能抓住这个真理。与此同时,大把大把的新钞票营造了经济有所好转的假象。
目前,一些国家的处境与中国类似。一旦它们认识到不断向一个付不起账的顾客借钱是件浪费资源的事,就会改弦更张,那时他们就会把生产力集中到国内消费者身上,他们就能完全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现在美国一半以上的政府债务都卖给了外国政府,如果他们拒绝继续购买,谁来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国内可用的储蓄少得可怜,美国人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等到那一天到来,美国有两种选择:拒绝还款或通货膨胀。不论选哪一个,由于购买力下降和利率升高,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都会急剧下降。
第十七章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沦落到希腊这样的地步,会通过否认债务或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但作为欧元区的一员,这些做法希腊一样也不能采用。
这一事件导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使欧洲连年稳居全球经济新闻头条。这对美国来讲倒是幸事,欧洲的诸多问题对美国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希腊首都雅典大街上游行的人群不仅是经济恶化的醒目标志,还使恐惧蔓延,令整个欧洲大陆深陷泥潭。这样的巨变使许多投资基金转而越过大西洋,去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于是,在美国经济亟须支撑之时,大量资金及时涌入美国。讽刺的是,许多经济学家对此的评论居然是,欧洲的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带给美国的明明是一种福祉。
实际上,量化宽松不过是通货膨胀的一种委婉表达,他也成为美联储将政府债务货币化的隐秘手段。
但想用量化宽松政策来修复萎靡的经济,就好比企图用汽油去救火一样,汽油越多,火势就越旺。如果不知道汽油具有可燃性,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火没扑灭是因为汽油的量不够大。要是这样的误解不消除,形势就会持续恶化,直到火势失去控制。这不正是美国当前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么。
正如本书前文所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消费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固然会鼓励人们消费,但对扩大需求却毫无裨益,而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第十八章
今天的经济学家需要看清量化宽松的真正面目:它是延长经济衰退的办法,而不是促进经济复兴的良方。经过多年的失败,他们需要试试新方法。
第十九章
纵观历史,政府总是因为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一旦这个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政府就要面临艰难的选择。
选项一,政府通过提高税收增加收入。这条路从来不受人民的欢迎,在一个民主国家中很难通过。即便在集权主义国家(那里没有烦人的选举),增加税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高税率总是会抑制生产,降低经济活力。税率是有上限的。税率过高,人们就会停止工作。如果继续提高,就有可能发生暴乱。
小件政府支出这个选项要好得多。然而,这样做往往比提高税收更困难。利益受损的人可能会投反对票,或者到街上闹事。
为了避免这两种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选择,一些政府选择拒绝还债。也就是直接告诉债权人,我们不能全额偿还。如果债权人都是外国人,这就是个很容易做出的选择从政治上来说,与其增加税收并剥夺国人的利益还不如失信于外国人。
对于政治领袖来说,拒不还债当然令人难堪,因为这相当于正式承认自己没有偿付能力为了避免这一窘境,很多政客索性选择印刷钞票引起通货膨胀,使债务贬值,等于换一种方式偿还债务。通货膨胀一向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通常也是最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