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妙招,助你提升职场表达底层能力

在职场中,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商业表达,都是为了完成目标、达成共识和争取资源。

能不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职业和专业的重要标志。

对于领导来说,总是担心下属听不懂,于是滔滔不绝地补充和解释,结果越说越多,最终变成了一人的脱口秀。

对于职员来说,这样的领导说的话全是重点,却又抓不住重点,什么也记不住,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那如何做到精准、清晰、有效的商业表达呢?


《商业表达力》

推荐大家阅读《商业表达力》这本书。

本书作者刘哲涛、杨阳深耕商业表达领域十余年,曾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吴晓波年终秀等知名IP提供幕后支持,辅导过腾讯、阿里、奔驰等世界500强企业,并帮助无数创业者、管理者突破表达瓶颈。

基于多年实战经验,他提炼出一套科学、系统的表达方法论:

为什么表达:打破“上帝视角”,用共情引发听众共鸣;

怎么去表达:植入故事与情绪,让观点深入人心;

做什么准备:从演练到传播,打造令人难忘的“高光表达”。

表达不是天赋,而是可复制的技能。

书中提到的四个妙招,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职场表达的底层能力。

第一招,逻辑结构

逻辑是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往细里讲,是拆解事物背后的“颗粒度”,厘清关键要素的“优先级”。

颗粒度是一件事是由哪些部分、环节构成的;

优先级是指这些要素中,哪个是重要的,谁是谁的基础和大前提。

在表达中,做到以下要点,可以助力你优化你的表达逻辑。

首先,找到Why,它是一件事的出发点,是动机、目标、价值观和大方向。

找到理由:同人不同命?不要放弃你的解释权。

统一立场:找到Why,让你的表达与听众利益相关。

其次,把讲的内容变成听众心中的若干问题,串联起来讲明白,就是最好的逻辑结构基础。

利他主张:把你要说的,变成他想问的

认知协调:达成共识的关键,是获得承诺

信息结构:顺应听众思考,找到内容的相关性

最后,找到并讲清楚促使听众发生改变的4个预期要素——反常、向往、损失、容易。

切入反常:没有反常的表达,只是正确的废话

营造向往:最动人的激励,是“你希望成为什么人”

看见损失:行业之光苹果,为什么会被小白群嘲

接受容易:再远的路,也可以拆解成每一步

第二招,关键说服。

说服的背后,同样必须先统一立场、串联问题、满足预期,所以“逻辑结构”中提及的话题,是说服的基础。

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它看到自己、看清未来的故事。

洞察先行:说服的最高境界,是引领思考

提问引导:好的提问可以引导话题,摆脱负面情绪

促成改变:过不好这一生,是“道理”的问题吗

表述观点:没有故事的价值观,只是无聊的说教

素村灵感:讲出曾经影响过你的“关键时刻”

生动演绎:事实-感受-评价,三位一体的演绎法

第三招,共情互动

所有行为改变的背后,都一定触发了底层情绪。而“共情力”,就是可以触发这种情绪的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首先,用跟对方相同的经历去建立情感体验,是你影响对方的关键。

自我视角:我们身处的时代,鼓励个人化表达

展现情绪: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是展示你自己

亲历视角:平淡无奇,是因为你需要一次“时空穿越”

身临其境:穿越回情绪源头,放下全知全能

其次,努力去跟对方统一立场、绑定利益关系。

统一立场:找到Why,让你的表达与听众利益相关

洞察先行:说服的最高境界,是引领思考

认知协调:达成共识的关键,是获得承诺

提问引导:好的提问可以引导话题,摆脱负面情绪

利他主张:把你要说的,变成他想问的

第四招,掌控舞台

站上舞台,一个人的发挥和表现跟日常沟通有很大不同,首先需要克服紧张、缓解不适感。

拥抱紧张:紧张的情绪,有时并不需要被“克服“

然后掌握一些临场技巧:怎样开场、要不要提词器、怎么互动、讲段子、练习眼神和手势。

设计开场:掌控演讲开场5分钟,你就成功了一多半

讲稿提词:做万全准备,却视之浑若无物

现场互动:好的互动,是“你想到了,我还没说”

段子调侃:幽默的来源,是预期的合理错配

舞台台风:百般演练,不如提前录制视频

以上就是书中介绍的逻辑结构、关键说服、共情互动和掌控舞台四个妙招,用好这四个妙招,就能大大助力我们提升职场的表达底层能力。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未来各种场合下,对于商业化表达有更多的理解和把握。

期待你的实战中精进职场表达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