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一、由浅入深,授之以渔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在自主性课堂模式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学习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就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

    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教学重点。

    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由此,在课的导入中,我从学生们最长遇到地文言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古文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我们的“语文园地”。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要想读懂文言文,首先要读通、读顺文言文。所以,我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后,并没有马上进入理解课文的教学中。而是顺着生字回文,让学生们自主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通过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中,结合自悟与小组交流,加之适时引导。学生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读不太懂的小古文。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帮助学生背诵阶段,因为观看了于永正老师讲授这一课的视频,最近一直在看他的书,感悟颇多!我仿照于老师的方法,我先背会课文,并加上动作和表情,此举看似随意,却营造了一个古文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背的欲望。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在接下来的“理解文意”阶段,学生们学的更带劲了。而且,在“理解文意”之后的“熟读成诵”这一环节,我又精心设计了《杨氏之子》一个“演一演”这个环节学生兴趣高昂!对于大多数学生,到了“熟读成诵”这一环节,应该是可以把这篇文言文背下来了。

    课上我的的评价方式,也富有浓厚的文言文味儿,如:“翟氏之子,甚聪惠!”“谁与杨氏之子一样聪惠?”等,都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了灵动的课堂氛围。

三、拓展写话

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孩子们已经发现这个显著特点,本课55个字。却刻画一个思维敏捷、语言机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的杨氏子!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本课“语言的妙处”我特意设置了一项作业。

杨氏之子故事新编,并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让我拭目以待孩子们精彩的文字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文,那我今天就来考考你们,老师读前半句,你们回答后半句,看看哪个同学读的声音最响亮。...
    西柚和柠檬阅读 5,863评论 0 5
  • 现在的东西质量就是差,这不,我的摩托后胎换了不到三年,带花磨平了、开始磨内胎了。 刚开始,我不以为...
    思绪如漪阅读 236评论 0 0
  • 七律/日本鸢尾 作者:心博、图片:网络 草本多年宿根萌,日韩华夏始源生。 基茎匍匐分枝漫,剑叶修长并列平。 若顶鸡...
    心博1阅读 492评论 0 0
  • 昨晚看到网上有人谈到1983年版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杨康死去时的情节引发自己落泪,对此我也颇有共鸣之情。 一直...
    泠风思语阅读 4,163评论 2 5
  • 朋友问起,我才惊觉身边坐的是朋友不再是同学。 下雨了,从前很是喜欢下雨天。我以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劇終阅读 6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