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结束了,又要从生我养我的小镇奔向大城市了。当年小镇青年的无奈应该包括“出身的小镇容不下我的梦想,拼搏的大城市又容不下我的身躯”。
今天一路的奔波,却让我回想起了求学的路上,越长大离家的距离越远。不知不觉我也泛起了乡愁。
幼儿园那会,我们村的小学还没有倒闭,我依稀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我在屋里面焦躁的走动着,时不时的问外婆,“现在几点了可以去上学了吗?”。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的。外婆在厨房洗着碗回答道:“才刚吃完饭呢,再等等”说完宠溺的对我笑着。那时候的村小学就在村尾,而我家就在村尾。每次上课一分钟就能到了,这短短的一分钟就是我在幼儿园的上学之路,路上路过七八户邻居就到学校了。
小学在村里面上过一年级,后来家里人说到镇上的小学读会更好,再加上我们这一代实行计划生育,村里面的生源大幅度减少了。到我在镇上读三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小学就倒闭了。我就又能在学校里面见到许许多多同村的小伙伴了。镇上的小学是在半山腰上的,离我们村就隔了两个村落。那是的我经常是徒步上学,二十几分钟的路程我拖拖拉拉的走了半小时多。上学的路上有灌木有小道,有登山的阶梯,有同行的伙伴。偶尔妈妈没有活要干就会骑着她的直行车送我到镇下的山脚,然后我再徒步去学校。登山的路并不无聊因为靠近我们镇的镇中心,有好多小卖部,摆摊的处处可见。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拿着爸妈给的零花钱去小卖部买一包五毛钱的辣条,加上一瓶五毛钱的可乐。那就是一天的幸福时光。这半小时的路程就是我小学的上学之路,路上路过两个村庄,一条小河,一条登上路,还有好几个小卖部。
我们镇上有两个中学,一个在镇小学附近,一个在去县城的路上,其实两个中学离我家都不远。如何分配学生呢,听老师们说是通过抽签决定,而我就被抽到了去县城路上的那个中学。中学虽然比较偏,但是不用再登山了,于是父母就给我买了一辆变速直行车,每天我就骑着这辆自行车上下学,路上依旧是路过两个村庄,沿路却少了灌木,也少了同行的伙伴,(小学的伙伴去了另一个中学)。却多了车来车往的鸣笛声和寻找地方停车的烦恼。
时光荏苒,经过了艰难的中考我终于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xx县第一中学。高中也正式开始了我的离家寄宿生活,那时候差不多每个月回家一次,庆幸的是高中旁边就是车站,回小镇的短途大巴有途径学校门口。如果来不及我就在门口拦车,半小时多的车程就可以到达镇上了,这时候父亲或者母亲就会骑着小电驴在哪里等我下车,在骑上十分钟就到家了。高中的回家路大概四十分钟,路上的盘山公路有数不尽的弯,道不尽的颠簸,和父母接我时骑车的身姿。还有每个努力的日日夜夜。
大学我差点就到了外省读书了,那时候报志愿的时候父母明面上没有反对,表情却出卖了他们的内心。幸亏现在这个大学把我收了,使得我的回家路没有那么长。大学我已经跑到了我们的省会城市读书,大一的时候去上学还是从镇坐长途大巴。先经过高中时候的盘山公路,让后穿过一个县就到达省会了。大概要坐五个小时的长途吧,如果运气不好,车上的乘客晕车吐了的话,就要忍受一段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冲一下车才能再出发。大夏天满车的恶臭,想想当初真不容易。大二那年开通了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上学的时间也由四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小时了,乘坐的舒适度也大大提高了,没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也没有了恶臭弥漫整个车厢的味道。舒舒服服的在车上睡一觉,就到了。家里到大学差不多两百公里,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路上是小学到高中的风景还有祖国的大好河山。
越长大,离家越是遥远,浓浓的乡愁在元旦假期之后显得特别浓烈。所以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