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少年商学院,摘自《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对孩子可以慢养,但养的是慢下来的心,而不是慢下来甚至停滞不作为、大撒把的行动。
一、从学过、学会到会用,父母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很重要
大量阅读,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好的写作输出。大量阅读时如果更多关注故事情节,而对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情境、环境、人物心理描写不太关注,且缺乏思考和总结的话,则阅读就只剩下读了。
想要提高阅读后的输出能力,可以在保持一定阅读量的情况下,通过深度讨论,让孩子自己去书里找他需要的东西。方式上,从两个角度切入:
第一,在他每天给父母上的数学课中,加入更多的互动元素。
数学课是为了帮他织补知识体系中的漏洞而为之,做一个主动的讲解者,其收获远远大于被动的听者。且在讲解后,还要给父母准备一份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希望他关注细节、思考和总结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每周安排一到两次精读,外加拓展话题的深度讨论,并行之与文字。
常与孩子进行深度话题的讨论,便于锻炼逻辑及思考力。
在讨论的过程中,父母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一些现象,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总结。
在一切求快的今天,无论是学习还是课外课,我们都表述了同样的诉求:我们不追求速度,相反希望他慢下来,没有做好的事情,宁可返工,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