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原句】:
哲人∶比如现在你感觉不到幸福。有时还会觉得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青年: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这种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哲人∶这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这是自古希腊时代就有的说法。你知道“无人想作恶”这句话吗?一般它都是作为苏格拉底的悖论而为人们所了解的一个命题。
青年:想要作恶的人不是有很多吗强盗或者杀人犯自不必说,就连政治家或者官员的不良行为也属此列。应该说,不想为恶的清廉纯洁的善人很难找吧。
哲人∶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核心概念】:不是···而是···
我们通常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个“相应的”、“合适的”、“善良的”理由。所以我们不是因为这个理由而采取行动,而是在“利己”的基础上的一种行为。
【个人体验】:在《神雕侠侣》中有两个人:一个是主角杨过,他是大恶人杨康的遗腹子,如果按照世人为他打下的标签,他应该也是一个恶人,因为恶人的儿子就应该是恶人嘛。但是杨过没有成为恶人,相反,他行侠仗义,好多次帮助幼年时苛待他的郭靖一家,并最终成为一代神雕大侠。
另外一个人就是赤练仙子李莫愁,年轻时的李莫愁美貌温柔,从每个人的角度都应该是一个好人,但是她最终因爱成恨,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然而也有人说,李莫愁变成大魔头的原因不在她,而在于渣男。
那为什么杨过有那么好的先天条件成为恶人却没有呢?《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你亲手选择了不行。所以刘同说“过不去的事要过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
反观我自己,每次与人聊天,都会事先为自己设下一个人设:我有社恐,我不善于聊天,我不喜欢面对人群,而事实上,我一直在为聋哑人和自闭症孩子做公益的培训,也经常去学校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的义工。那我真的是社恐吗?显然不是。那我为什么要为自己的人设做事先的定义呢?因为我怕失败,陷入了自卑,我担心失败后找不到借口。阿德勒认为,一个人自卑与否,在于他赋予自己的价值,而非外界的评价。
【行为指引】:所以在北大的学神韦东奕的优秀经历面前,没有人会质疑他拿着矿泉水和馒头的形象,也不会有人嫌弃他看似不太流畅、腼腆的表达。因为韦东奕评判自己价值的标准是学术,是数学,而不是外貌和形象,如果是那样,他就成不了学神,而只能沦为一个为外貌自卑和焦虑的普通人。
所以,《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健全的自卑感是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与他人或外在的比较。
如果我每前进一步,都是目标明确,是为了奔向更优秀的自己,那么我的自卑就不可怕,相反,它让我超越自己,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