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年和四年,蝗灾在山东爆发,无数蝗虫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所过之处不管是庄稼还是树皮都被吃的干干净净,寸草不留。老百姓纷纷跑到田间地头顶礼膜拜。可蝗虫不但没有少,反而越来越多,渐渐地从山东往河北,河南扩散了。唐朝时期,河北和河南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缺少量是老百姓就要,人心不稳国家也不可能稳定。时任宰相的姚崇,马上提出各州县立刻组织人力物力捕杀蝗虫,不到之后集中在田边烧掉深埋,斩草除根。这个想法在现代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反对意见。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蝗灾是上天的警示,是皇帝需要注意德行。当时有这个想法的人有唐玄宗、卢怀慎、 倪若水。
唐玄宗对不蝗虫的事情迟疑不决是因为,他害怕灭蝗得罪上天。姚崇对他说:“以后是关于灭蝗的事情,就请您不要与皇帝的名义出敕令,而是让我姨大臣的名义出牒书吧,就算上天怪罪下来也是怪我,跟您没关系不就行了嘛?”这一下就打消了唐玄宗的顾虑。唐玄宗就同意了。
卢怀慎在唐朝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形象,人望特别好,为官清廉,生活朴素。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他反对灭蝗是从慈悲的角度考虑,认为蝗虫也是生灵,杀生就要伤和气,伤和气就要招祸。姚崇说:“蝗虫式乘零难道人不是声明吗?你不忍心看着蝗虫死,难道就忍心看着人饿死吗?你要是怕杀蝗虫招来灾祸,那我摇成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连累你卢怀慎。”这么一说卢怀慎也不好反对了。
倪若水是汴州刺史,他是个不错的地方官,在当时以敢于进谏著称。他说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皇帝修德才是,如果皇帝不从自己的角度解决问题,而是一味捕杀蝗虫,那就是缘木求鱼。还举了后汉皇帝刘聪例子,说刘聪当时捕蝗虫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 他决不能执行这样的牒书。姚崇听后就对他下了一道牒书,说,你怎么敢拿刘聪来跟陛下比呢?刘聪是伪主,所以德不胜妖,自然制服不了蝗虫;可是如今是圣朝,妖不胜德,凭皇帝的圣明,一定能消灭蝗虫,你难道对皇帝的正统性有怀疑吗?再说了,你不是说蝗虫和道德有关系吗?那如果刺史道德高尚蝗虫也就不会进入你这个州了,现在汴州也有蝗虫,是不是意味着你这个刺史品德不好呢?你若水一听姚崇拿皇权和道德两顶大帽子压他便再也不敢乱说了,赶紧积极组织灭蝗。
姚崇灭蝗是政治大智慧和小权谋的有机结合。在反对意见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是一种大智慧。姚崇的工作方式很灵活, 能够考虑到每个人的处境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玄宗、对卢怀慎、对倪若水他各有说辞也各有侧重。对玄宗是体贴,对卢怀慎是激将,对倪若水则是威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不就是权谋吗?可是姚崇的小权谋是建立在大智慧基础上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这就是典型的姚崇风格。
——以上内容摘自《唐明皇》蒙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