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向我哭诉,她14岁的女儿最近变了:
之前放学回家,经常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现在几乎不搭理我了,打个招呼就进自己房间,我都没有机会开口说话;我心想赶紧做饭,吃饭的时候聊聊天,结果饭做好了叫她吃饭,人家让我等会儿,再叫几遍就开始表现出不耐烦,吃饭期间也忍不住看手机。我说我们聊会天吧,她问聊什么,有啥好聊的;到了晚上10点多,听到房间传出聊天的声音,提醒她赶紧睡觉,人家说自己知道什么时候睡觉;第二天早上,叫几遍没有起来,上学迟到后还被她嫌弃一顿;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心想终于有时间聊天了吧,人家要么睡觉,要么做作业,要么和同学聊天打游戏(美其名曰平时上学太累需要放松),要么出去找同学玩,就是没时间搭理我,约她出去逛逛公园爬爬山,她也没兴趣。
开始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和穿衣打扮,经常对着镜子照起来没完,希望我能多给她买些漂亮衣服,出去玩之前都要好好打扮一番。好像除了管她吃饭穿衣,给他零花钱之外,完全不需要我参与她的生活了。
这些变化让我感觉很忐忑,我第一反应就是她开始谈恋爱了。当我询问时,她的否认干脆直接。我无法理解她的这些行为变化,有次实在忍不住,对她说:回家后天天捧着手机,如果自己真的没有谈恋爱,敢让我看看你的手机聊天记录吗?她听完后暴跳如雷,为此和我赌气了好几天,从此之后沟通更少了。
说完这些,这位妈妈忍不住流出了委屈的眼泪。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经历,尤其是女孩子的妈妈,担心还会更多:
女儿自己待在房间时间长一些,就会觉得她是不是早恋了?看个手机,就会觉得是哪个男生在和她聊天?
穿的漂亮一点出去玩,也会觉得她早恋了吧?
把自己郁郁寡欢的关在房间里面,又在想她是不是失恋了?
好像永远都存在这种担心,这个年龄要是碰到坏男孩怎么办?
其实,孩子以上这些变化,都在表明孩子进入青春期了,和早恋并没有直接联系。
有个方法,判断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特别简单,父母可以观察下:
当孩子放学到家大喊“老妈我回来啦,我饿啦,有什么好吃的”,这说明你的孩子还停留下小学生阶段;
当孩子放学到家低沉地说一声“妈我回来了”,然后进自己房间把门“嘭”地一关,这就是进入青春期了。
孩子青春期后,除了身体方面的明显变化,心里言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可以自行对照下:
第一:否定以往权威,自我独立意识增强
他开始回避父母的干涉,不愿和你说话。为了取得更多自主权,开始回避谈个人的事情,比如分数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等。这时,你会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和你沟通有隔阂了。
这些话他会常挂在嘴边,比如“这个事你不用说,我自己知道”,“我知道这人好坏,你能不能让我自己考虑”,“我的事你们别管啦”,“你能不能先别啰嗦了”,“我知道啊,你不要告诉我结论,也不用管太细”……你只要一说他,他马上跟你顶嘴,你说得越多,他越烦你。
第二:自尊心特别强,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
大部分中学生有这个特点:他学习好坏跟老师密切相关,这和智力问题没有关系。比如他原来数学很好,换了个数学老师之后,成绩马上下来了。他总结是因为这个老师经常批评他、针对他,他和这个老师合不来。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很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
这个过程很多老师、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知错就改,继续努力是大力赞赏的。所以当孩子犯错后,很多家长、老师都会逼着孩子承认错误,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让他承认错误到底有多难。每一次被逼承认错误,都是一次隔阂的加剧。
第三:内心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迷茫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自知却又敏感爱面子,渴望证明自己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渴望交往却又敏感封闭。
一个家长给我讲了个故事:周末他孩子和其他四个同学一起去滑雪场滑雪,五个同学中有两个滑雪水平很好。当他们进入滑雪场后,那两个会滑的同学先去滑了两圈。三个新手在后面穿雪具。这时走过来两个滑雪教练,要教他们滑雪,他们说不需要,同学可以教他们。教练说可以试教让他们感受下,他们不好意思拒绝就去了。试学过程中,教练又说他们这个水平自己滑容易受伤。他们明知道同学滑的很好,可以教他们,却因为不好意思拒绝,直接付了教练费。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钟就结束了。
第四:早恋是青春期孩子最喜欢做的事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想做的事情。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家长也是过来人,无论什么年代,如果有人问:青春期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早恋。
现在有句话很流行:孩子的叛逆期就是父母的受虐期。这句话说出了太多父母的心声。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太多父母表示很无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不该做的也都做了,无论自己怎么说,怎么做,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
在具体给出办法之前,大家可以先看看这位妈妈在早恋问题上是如何引导女儿的?
早恋其实根本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接纳。我的女儿她也早恋,只是她的早恋一直没有成功过。
女儿上初一的时候我就主动和她交流这个问题,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我:女儿,你有没有喜欢的男孩子啊?
女儿:没有我:不太正常啊,都上初中了,怎么还没有喜欢的男孩呢,这个时候你应该早恋了呀?女儿:妈妈,不是说不能早恋吗?
我:在妈妈这里可以。你知道吗?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想做的事情,青春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早恋。你会对异性发生兴趣,这个时候你要对异性不感兴趣,你的性取向观就会发生变化。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性恋吗?就是因为他没有早恋,强制摁着自己的这种情感。他认为,我不能跟异性发生感情链接,那跟谁可以发生会比较安全呢?那就是同性。
所以妈妈不希望你未来的性取向有偏差,妈妈希望你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你现在处于青春期,你应该对异性感兴趣。如果你对哪个异性感兴趣,可以告诉妈妈,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好不好?女儿:好的,妈妈。
在这个过程中我顺应了她,接纳了她,她觉得我跟她是一伙的。当她有心里话的时候,她就会跟我说。这就像我在她身上安装了个摄像头,她走到哪里她做什么,我都会很清楚。假如她走错一个岔路口,我也可以及时把她换回来。
我:女儿,你对什么样的男生比较感兴趣,比如长得什么样?
女儿:高高的,帅帅的,瘦瘦的,我不喜欢胖的。
我:你喜欢他什么样的五官呢?女儿:鼻子高高的,单眼皮,脸小小的,长长的,我还喜欢他的牙齿是平整的,我不喜欢那种像兔子一样的牙齿。
我:嗯,你还喜欢他有什么人品呢?女儿:我希望他是善良的,有责任心的,有担当的。
我:你还希望他有什么样的学识呢?
女儿:我希望他的学习成绩很好,篮球打得特别棒。我:很棒,那现在妈妈来给你复盘一下好不好,看看妈妈记错了没有?你希望男生的样子是高高的,白白的,瘦瘦的,眼睛是单眼皮,鼻子也是高高的;你希望他的人品善良,成绩也特别好,你还希望他篮球打的不棒。
女儿:是的,妈妈。我:那加油吧!女儿开始去寻找了,寻找了一年也没找到,到了初二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男生成绩特别好。女儿:妈妈,他全年级都考第一,篮球还打得特别棒,我经常去看他打篮球,我特别特别喜欢他。我应该怎么约会他呢?
我:他有没有喜欢你呢?
女儿:好像没有。那我应该怎么做影响他注意我呢?
我:像这种爱学习的人,可能他注意的人,应该也是爱学习的人。女儿:妈妈,那下次我也想办法把英语考个第一,超越他一下,让他关注我。我: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女儿:他的体育那么好,我又不喜欢打篮球,那怎么办呢?我:你们女孩喜欢玩什么体育运动呢?
女儿:好多女孩喜欢跳绳、做仰卧起坐,可我这两方面都不行,怎么办?我:那你还有什么其他艺术类才艺可以吸引他吗?
女儿:妈妈,我会弹钢琴啊!这次你不能阻挡我,我一定要考个钢琴六级。你知道我学了这么多年钢琴,都没考过级,同学都笑我。
我:那你想考就考个六级吧。她从来没考过钢琴级,就是这段期间突然考过的钢琴六级。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早恋。所以说早恋如果引导的好,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进入高三,她对我说:妈妈,我高三要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早点恋爱,要不然我上大学回头看看,会觉得自己太失败了,整个高中都没有恋爱过。我说:是的,你要加油!
很多妈妈听到这话,估计会很生气,会想办法阻止她想谈恋爱的想法,把想法替换成努力考个好大学。
当女儿这么告诉我的时候,我欣然接纳了她的想法。剖析这段话背后的语境:她谈恋爱的前提是一定能考上大学,因为她怕考上大学后,没谈过恋爱会后悔。
如果很多妈妈因为没有听懂这句话对孩子进行说教时,相当于一下就把孩子的热情给浇灭了。当我去接纳她的时候,谈恋爱对于她考大学来说就是个动力。当下很多父母反对孩子早恋,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早恋倾向,或者说是暗恋。所以我觉得早恋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
如果父母去刻意反对她、控制她,这份早恋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恶果。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正常地宽容她、接纳她、引导她,反而会把孩子引向更高的位置。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只要一句讥讽的语言,一个不够善意的眼神,就足以掀起一场风暴。尽管青春期麻烦不断,却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孩子以为自己长大了,却不曾察觉到自己的不成熟,所以才会在成长这条路上横冲直撞。
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毋庸置疑。但不得不承认,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点。他们一边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一边又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要懂一些人情世故,所以习惯性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用力越大、效果越差。
下面这几点做法,我相信一定会给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带来启发。
第一: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看过一段视频,母女俩因为做试卷,发生激烈冲突,母亲步步紧逼之下,女儿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愤怒的撕毁了试卷。在母亲眼里,盯着孩子写作业理所当然,而且这也是老师的要求。可她却没有发现,最近女儿内心的自卑,女儿不止一次告诉她,额头上的痘痘太难看了,希望妈妈能带她去治疗,母亲却并没有引起重视。女儿认为痘痘影响了她的形象,担心被同学笑话,这对她造成了很大困扰,直接导致她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青春期孩子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可父母却经常容易忽视掉那些成绩之外的因素。作为父母,
要学会观察,要看到他们的心理变化,也许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可能正在极大的困扰着孩子。当你了解了这些不同,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观察,你会发现......
如需阅读全文,可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