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美食类文章,吃透这篇结构就够了

今天拆解了肖复兴的一篇文章《豆包儿》。

肖复兴老师也是中小学阅读理解的常客。我们多拆解他的文章,肯定能对孩子的阅读理解很有帮助。

细节依旧在图片。

1,结构值得学习

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清晰。

①开篇引出问题:现在的豆包儿全是工业生产的,没什么味道,不似他儿时母亲做的。既然作者说不如儿时母亲做的豆包好吃,那他母亲做的跟现在的豆包有什么区别呢?

②接着,作者细数了6个不同。比如,加红糖,水量,用锅,不加桂花等等不同。

③最后,作者表达了怀念儿时的豆包,也在表达怀念母亲的主题。

2,语言

①第4段,写母亲用铁锅而不用铝锅时,用的是幽默感的表现手法。

②“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把豆子熬的软塌塌的形象拟成没混儿的人。

③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写用铁锅不能用铝锅时,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写母亲坚持放红糖时,用的是从上辈那里流传下来的,不能变。

3,主题

通过回忆母亲做豆包与别人做的方法都不同,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我们新手仿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比如写母亲,奶奶做的什么食物与别人不同时,就可以采用《豆包儿》这篇文章的结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