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恐惧》这本书五年前入手,初读就知道这是一本很好的能够疗愈自己的书。但是,那时候静不下心来,只读了十页就束之高阁。这两天沉心静气重读这本书,光是这个前言就读了数遍,读书笔记也做了,今天还是花了些时间敲打出来,分享给我的挚爱亲人们。小胖一定反复读一读,姐姐的困惑也许正是你的困惑;豆爸爸也是,你聪明绝顶,悟性又好,可惜被一些东西障碍住了你的智慧。为了你们,我愿意疗愈自己,给你们更好的爱!
我深深地感受到,如何打破那些阻碍我们体验爱和喜悦的旧有模式,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深层问题之一。这不仅仅在关系中显得特别真实,事实上,它也影响了我们的创造力,性能量以及生活的其他层面。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所要强调的主题。
在我的第一本书《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中,我分享了对治疗自己内在恐惧感的体验,对我而言,那是一条接触自己内在深层敏感脆弱空间以及学习自我接受的道路。我感觉到深入体验内在小孩的创伤,是一条让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创造真爱的道路——对自己的爱以及对他人的爱。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探索这些内在创伤,那是我以前所忽视,压抑的内在空间;之后,我开始明白,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创伤,它们将会以各种方式来妨碍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爱。
我们会重复旧有的模式,是因为我们带着受创的自我形象,而且认为那就是我们本然的自己。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了自己就是内在那个受创伤的“情绪化小孩”。
我将这样的内在空间称为“情绪化小孩”,因为它由强烈的情绪驱策,而这些情绪是我们无法控制,甚至常常是不自觉的。一旦落入这样的认同中,我们就会受恐惧的驱使而失去主导自己行为的能力。就像是一部由年幼,莽撞,没有归于内在中心的孩子所驾驶的车子,不由自主地重复着旧有的模式,并且不断吸引他人或某些情况来强化旧有的自我形象。
基本上,我们内在自我观感的形成,来自早期照顾者的价值观以及成长环境的社会文化,我们也因此学习到必须切断和真实自己的联结。
这就是我所谓的“情绪化小孩”的基础内涵——隐藏在冲动行为之下,充满恐惧,羞愧,不信任感的内在经验。
当这个情绪化小孩接管了我们的生活,它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出现在生活中。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会发现自己一再地在关系中重复同样痛苦的模式,而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有,我们可能会迷失在一种有一种的上瘾行为里;或者,我们可能常常发生意外或生病,或是不停地让自己陷入困境;又或者,我们很容易就觉得想放弃,心灰意冷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