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一位浪漫而又豪情的皇帝,毛泽东评价他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刘秀开创的东汉,也是中国历史上儒风最盛的朝代。刘秀除了他一生建立的丰功伟绩之外,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他和阴丽华之间的爱情,一个皇帝独爱一个女人,在任何时代里都是那么浪漫的事,这是一个女人的幸运,更是一个男人的杰出。
然而,刘秀的一生不只有成功、也不只有浪漫,他一生所经历的苦难也不计其数,而其中最大的苦难和危险恐怕要数更始帝杀害他的哥哥刘縯了。要知道,为反抗王莽起义,刘秀在早年新野的战斗中已经失去了姐姐刘元,二哥刘仲。为了能让刘秀突围,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放弃了逃跑的机会死在了王莽的乱军之下,目睹亲人的惨死,对于侥幸独活的刘秀而言,内心的愧疚永生无法弥补。刘縯是刘秀仅剩的哥哥,兄弟间相互信赖,一起拼杀,感情自然非常好,不仅如此,在反抗王莽的战斗中,一个取得了昆阳大捷,一个攻下了南阳,都是不世之功,尤其是刘秀在昆阳大捷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更是无人能及。可是兄弟两一样犯了历史上很多功臣都会犯的错——功高震主。由于年轻、由于傲气,刘縯最终死在了更始帝莫须有的罪名之下。
哥哥的意外被杀,刘秀的心里是多么震惊、悲愤!鲜血在他心中剧烈翻腾,如果可以,他会立刻拔剑与更始帝、绿林军拼命为兄长报仇,可是……
刘秀紧紧握着剑柄,拔不出,拔不出。独自一人的夜晚泪水浸湿了枕巾,转辗反侧无法入眠,内心的悲伤无法向他人诉说,身边的人还有谁可以信赖?刘秀的生命就像是放在利刃上的头发,轻轻一吹就可能会断。忍耐并不是韬光养晦,忍耐有的时候更多的是无奈。刘秀心里很清楚,要活下去,不能让哥哥、姐姐的死白费,即使有再多的不情愿,也要忍,因为活着就代表希望。
很难想象刘秀是怎么度过更始帝的监察的,但是他确实做到了。刘秀展现了极尽的谦恭和卑微,终日里深居简出,断绝故人战友,绝口不提过往的功绩,对更始帝更是深刻忏悔自己和哥哥的过失,在刘秀的脸上看不到痛苦、看不到仇恨,其实什么也没有。终于机会来了,让刘秀摆脱更始政权威胁的机会来了。
为了稳定更始政权,需派人收复河北地区,有谁可以胜任这个艰巨的使命呢?刘秀心动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可是要如何才能获得这个机会呢?更始帝对刘秀的猜忌并没有消除,没有杀他,可能仅仅是没有借口吧,如果刘秀此时表露出一点点的野心,恐怕不仅得不到这个机会,甚至连性命都会不保,刘秀的内心是焦躁而苦闷的,近在眼前的机会正在离他远去。刘秀拔出手中的剑,剑光寒气凌凌,他想起了阴丽华,想起了新野之战死去的宗族亲人,想起哥哥刘縯死后世态炎凉,这个机会对刘秀来说太重要了,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刘秀一方面继续保持低调的姿态,私底下也多方周旋,即使是巴结权臣,都可以,绝不可以错过这最后一次机会。
也许是因为更始帝无故杀害刘縯内心有愧疚吧,也许是刘秀的城府欺骗了他,更始帝居然不顾亲信武将的反对,把这个机会给了刘秀,就在旨意下达的那一刻,刘秀的心才真正放下了,他长舒一口气,看着远处的天际,想起已经过世的哥哥、姐姐,内心正在恸哭吧,然而面上却无任何开心或得意的神情,默默地跪下接受更始帝的旨意,即使这次委任,更始帝没有给刘秀一兵一卒,只有几个随从和一颗象征权利的印章,但是,这都足够了。
刘秀收起行囊,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黄河边上,回望去背后的更始政权,他的内心是平静的,积累了多年的伤心就像这滚滚的黄河之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天下的种子早已在刘秀心里萌芽,前方有少年英雄耿弇在等着他,邓禹紧接着也会追来,河北虽乱,但是真正的英雄何所畏惧!就在渡过黄河的那一刹那,刘秀带着兄长的遗愿,姐姐的期许,疾驰北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