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学琴周年记

   3月29日,我开始学琴的日子。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第一次见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琴",瞬间想到笑傲江湖中两位高人的琴箫合奏;一曲《沧海一声笑》,荣辱名利皆忘之;古今多少事,都付渔樵笑谈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勾挑的《沧海一声笑》到很喜欢的曲子《平沙落雁》。今天我更想写的是这一年学到的琴外的东西。记得老曹问过为什么学琴呢?我说,很简单因为可以让我安静。厚重古朴的琴音,涤荡心灵。历史积淀的古琴文化更是吸引了我,从简单的介绍开始,到琴学琴道,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分支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为"诗、书、礼、易、乐、春秋",(好像记错了,多出一部了)。

   乐,在中国古代处于很高的地位,当时很多的度量衡都是由音乐中定位出来的。所以一个国家的乐礼制度一旦失衡,整个国家也即面临着动荡不安。健康的音乐让人向上,污浊的音乐让人萎靡;殷商的末期整个国家处于荒淫奢靡的阴暗之中,整个国家的音乐也萎靡的。当遗留下来的殷商音乐被师涓(待考证)在君王前演奏时,年迈的师旷当即呵斥,这是亡国之音,应禁之。可见"乐"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后来科举制度也包括了"乐",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古代的"知识分子"们都是左书右琴(应该是,因为古代尊左为上),音乐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更可见一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陶潜以无弦之琴也能乐其一生"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此时琴已超越了其本身,而是文人墨客的一种精神寄托。伯牙以"高山,流水"明其知音难觅;孔子以《幽兰》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阮籍以一首《酒狂》宣泄内心对当局者的愤懑;嵇中散临刑前的《广陵散》更是慷慨激昂!所以我觉得琴与人心是相通的。娱己不娱人,即弹琴到了一定境界就完全是内心的表达了,就是音与意合,琴音随着自己的心境而出。当然这要以完美的琴技为前提的。不过若只是娱己,那么陶渊明的无弦之琴都能乐己,我们又何劳于是《仙翁操》还是《流水》呢!就像有异国人买琴,仅仅是为了弹弦后,享受音出到余音渐逝的短短数秒!

   似乎有说不要专心修炼琴技之嫌,这点要声明:指与弦合、弦与音合最后方可能达到音与意合的境界,尽情的让琴音跟着心流淌吧....

   思维有点意识流了。修身养性,宁静致远。无论学琴以至生活,修心为上。

                                        数年前于杭州

   备注:正文所有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乐器简介: 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0,118评论 3 5
  •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其清、和、淡、雅的音乐...
    圣易王时阅读 8,636评论 0 3
  • 时间:2016年2月4日23点 地点:A市H区高档繁华区 在这个阴冷的时间,长长街道没有一个人。天空在此时飘下冰雨...
    糖糖吹泡泡阅读 3,372评论 0 0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译文:子夏问:“怎样是...
    译文_阅读 1,722评论 0 0
  • 2017/4/15 本想去图书馆借阅大冈信的诗集 又没有找到 倒是偶然读了谷川俊太郎 居然是给《哈尔的移动城堡》主...
    月亮十二火星阅读 1,768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