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寡欲,是指要去除思维活动中的杂念歧想,减省对外物的欲求,保持精神的纯洁干净。这是道家修行者的重要要求之一,来源于老子提出的“致虚极,守静笃”。
人生于世,需要食物、衣物、住所,还需要配偶繁衍下一代,对外物有所追求,于是有了欲望,这本是正常的,也是符合人生命规律的,《礼记·礼运篇》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但过多的追求外物,不在是为生存所需,而纯粹为感官享受的去放纵自己的欲望,反而对人的健康不利,《老子·第十五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所以老子提出要“为腹不为目”,要“恬淡为上”,就是要尽量减少满足生存所需之外的物质欲望,驱除一味对感官刺激、享受的追求。常保持一颗恬淡知足之心,只有如此,人才可以长寿,正如《老子·四十四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作为儒家所尊之至圣先师孔子亦是如此认为,所以在《论语·雍也》中记载孔子看到他的门徒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恬淡知足的生活态度,便连连称赞他“贤哉回也!”
而如何保持一颗恬淡知足的心,《太上老君养生真决》提出当“除六害”,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很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