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提请求如果不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请求,这样对方很容易以为我们提出的是命令,带有强迫性,假如提请求时,我们要说出具体的请求,不带任何情绪,不管别人是什么反馈,我们都理解别人,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是在真正提出自己内心的请求。
如果由于自己情绪控制不好,别人对我们的请求并不满意,我们进行反驳,反而让对方更加确信,我们并非是请求,而是命令。
举例:
比如孩子对父母说:“你们应该尊重我。”父母可能给一头雾水,感到很困惑:“你想要什么我们都尽可能满足你,怎么就成了不尊重你?”但其实孩子的要求就是希望父母在进他的房间之前先敲门,如果孩子能提出具体的请求,直接跟父母说“我想要自己的隐私,你们进我房间之前请先敲敲门,好吗?” 这样表达的话,效果或许会更好。
在具体提出自己的请求之前,还有一个前提,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很有可能会使用抽象的语言,虽然是在跟别人说话,但更像是自说自话,如此的谈话通常都是无效的,对方无法理解你,也自然无法回应你的请求。
在表达请求时,要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要让对方觉得是在强迫他做某件事。比如母亲对孩子说:“我今天有点累,能不能帮妈妈把碗洗了?”这是请求。如果孩子表示了不愿意,母亲却说:“妈妈工作这么辛苦,这点儿小事你都不愿帮妈妈一下吗?”这就是命令了。
有时候虽然我们本意只是想表达“请求”,但由于用词不当,反而给对方一种“命令”的错觉,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多加注意并避免的。例如,我们需要从别人身边经过的时候,可以说“麻烦你让一让,谢谢”,而不是说生硬地说“让开”。
非暴力沟通除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外,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倾听。我们要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去关注对方语言中所表达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倾听对方的表达后,我们要积极的反馈,可以通过使用疑问句的方式进行,问题也是从四要素出发,比如:
观察:“你说的是……事吗?”
感受和需要:“你很难过/高兴/寂寞……吗?是不是因为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请求:“你想让我帮你做……吗?”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仅仅关注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而是通过观察与倾听,用心了解彼此的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在真诚、愉悦的气氛中与他人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
自我反思:看完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自己的思考是:这四个行为是相辅相成的。但生活中不能完全的套用这个的思路,更多融入自己真正的内心的想表达的,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有个什么目的,如果自己太刻意模仿这种沟通方式去表达自己,这样容易让自己更加在乎别人来迎合我们的需要,而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得满足时,会让自己深陷这循环里面。
所以自己要时常思考,那些是自己目前可以做到并接受的,那些是自己还达不到那个强大的内心接受不了的,把自己可以做到的做到更好,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强大,按照这个思路,再找到适合自己并感到舒适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