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读过的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是知识拓展领域的书籍。以下罗列了对我个人而言在专业提升、心理成长、思维模式培养方面比较有帮助的书籍,附带书籍短评,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
首先,谈谈专业方面的书籍。
第一本,《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交互设计师的必备书籍。
这本书提出了“删除、组织、隐藏、转移”四策略,并结合大量案例,细说设计方法与原则并进行论证。
我在看书的时候将其中的原则归纳为 探索用户需求、需求分析、用户操作流程以及界面布局设计这几个部分,在做设计的时候,进行到相应环节可以有选择地活学活用。
第二本,《响应式Web设计实践》,介绍了有关响应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概念。
首先强调了响应式设计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几种流动布局以及每种布局涉及的代码基础。此外,设计中还要考虑媒介查询、响应式多媒体、不同设备的市场份额,并介绍了响应式的设计流程以及响应式体验。
第三本,《转化-提升网站流量和转化率的技巧》
里面提出了几个观点,值得学习:
1. 人们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
2. 产品的价值主张,就是把产品特点转化为用户能得到的益处。
第四本,《网站设计解构——有效的交互设计框架和模式》
本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解决方案,包括 设计模式、组件、交互设计框架体系、任务流程、其他必备框架、相关框架、构成元素、设计标准。
另外,本书提出了通过参看竞品,积累优秀的设计解决方案的路径。
第五本,《Web导航设计》
介绍了导航的常见形式以及相应的设计框架。
第六本,《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
本书结合心理学分析了一些常见的UI设计原则。这句话摘自书中:所有设计准则都基于人类心理学-人们如何感知、学习、推理、记忆,以及把意图转换为行动。
其中,有几个知识点对于交互设计师很值得学习与借鉴:
1. 信息结构化呈现,同时避免重复(信息架构、页面框架、视觉层次)
2.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特点与运用(对于设计用户界面、用户的任务流程等都需要去考量)
3. 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考虑任务本身与用户经验的一致性)
4. 用户对于时间的感知
第七本,《创新者的窘境》
摘自书中:
1. 本书中的“技术”指的是一个组织将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技术,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2. 创新者的使命,是在不影响能够带来利润和增长的现有客户需求的情况下确保这一创新(目前还不具有实际意义的破坏性技术)在企业内部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通过这本书拓展了视野,了解到技术、产品与服务、需求与创新的关系。
第八本,《启示录》
明确产品开发中各环节人员的职责以及核心价值;明确产品经理的职责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
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也就是打造一款产品所需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九本,《餐巾纸的背面》
提出了“视觉化思考”的问题解决方式,有助于迸发创意性解决方案,在工作中值得借鉴。
第十本,《交互设计精髓》
详细讲解了交互设计师需要知道的知识体系以及设计流程,是需要反复阅读的重量书籍。
第十一本,《惊奇UCD》
这本书立足于用户体验,谈论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几种创新方式,也让我对用户体验式创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以下列举几个比较经典的创新方式:
1. 围绕核心任务的创新
2. 围绕新技术的创新
3. 应用程序的创新
4.围绕产品生态系统的创新
5. 围绕矛盾的创新>解决方法:明确划分目标用户群和需求的优先级
接下来,谈谈其他领域的书籍,主要涉及了思维模式、心理学、经济学等。
第一本,《深度学习的艺术》
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模式:“提问-解码-操练-融合”。
1. 提问层面,要知道自己已有知识、书本能提供的知识以及未知的知识;
2. 解码层面,文中阐述了一套方法,对我很有启发:
• 不只要去寻结果,还要去寻过程。
•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3. 融合层面,通过“迁移”、“印证”、“互补”的方法,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抽离本质,形成一种共通的思维模型。
第二本,《开放的智力》
谈到了有关学习的几个方面:
1. 常识积累,增加知识间的相互关联;
2. 提升信息分析能力,包含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结合、避免思维固化的意识和能力、对理性和直觉的合理利用。
3. 多线程工作,梳理大框架、分解成逻辑单元。提出了“我们要管理的并非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我们要管理的,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运用心智的意愿和能力。”的观点,很受用。
4. 智力模式,包括 信息碾压能力、元思考。
5. 剪除枝蔓。
第三本,《暗时间》
作者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个人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心理、思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观点、给出论证,并结合大量书籍参考。
里面的内容基本上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遇到,有时我们觉得习以为常但作者却从 人本、心理学、元知识层面 道出事物的本质,让人豁然开朗。
对于我来说,知道了自己某些不当的行为或情绪的深层原因,就能找到解决方法,能更有效地管理自己、提升自己。
以下是对我帮助很大的几个部分:
1. 知识的学习:如何触及问题的本质,并运用于其他问题;
2. 认知模式:认知习惯与偏见、改变偏见、培养理性思维、学习心理机制;
3. 意志和主观能动性;
4. 效率;
5. 个人发展:构建自己的发展路线。
第四部分,苹果与谷歌相关历史背景的学习
书籍包括:
《史蒂夫•乔布斯传》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追随你的心》
通过这些书籍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大概了解了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乔布斯的成长历程),以及苹果、谷歌、微软之间的利益与竞争关系,企业的核心战略等。作为互联网人,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本,《重塑心灵》
是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入门书籍,我将NLP理解为一种高效的回应术。
就是利用程序性思维将常见的沟通技巧重新演绎了一遍。比如里面介绍了这几种技巧:
1. 消解抗拒法
2. 回应术
3. 附和法
以上技巧或许有些过于程序化,不过书中谈到的一些观点对于我还是有用的,下面摘取几句:
1. 任何两个人之间,既有沟通,便一定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的存在。建立更多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便是达到良好沟通效果的保证。
2. 所有行为的背后必有其正面动机。只是有些时候,一个人选择了错误的行为,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未能满足那份正面动机而已。(因此要包容他人错误的行为,尊重他们背后的正面动机。)
第六本,《心理学与生活》
在接触了心理学领域之后,想要在这方面有更深入、更科学的学习与认识,经推荐,便开始看这本心理学领域最基础的书籍。
这本书从生活切入,从生物学基础开始分析,每章内容都遵循一定的教学逻辑,便于读者的理解与学习。即使整本书籍的论述性、逻辑性很强,但当你一章一章读下去,认真学习并消化里面的概念与原理后,你会发现此时你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相应的心理学概念去解读,此外,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于自我的认知以及人格完善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是心理学的基础,也是我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的奠基石。
第七本,《欲望之源》
书籍的主旨是了解人们自己的动物本性——欲望,并利用知识,驯服这些动物本能。
书籍从 肥胖、冒险、贪婪、朋友和敌人等角度解读了欲望。
这句话摘自书中:我们应该享受我们的动物本能,甚至可以陶醉于其中,但是必须防止由这些本能来控制我们自身。过上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关键在于找到一条中庸之路,有自由自在的快乐,也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还能机智地控制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
第八本,《错不在我》——认知失调与自我辩护
书中传递出的一个概念就是:人们会通过自我辩护来降低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不适感。
1. 偏见是自我辩护的工具。
2. 错误的记忆源于自我辩护。
3. 认知失调引发自我辩护。
如何避免自我辩护? 我们只需在“我们所感受到的”和“我们该如何做出反应”之间进行片刻思考,考虑一下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坚持某种与事实相悖的信念。
在“关系”这一章节,我学到了一种方法,感觉很受用:在对待他人时,将对方表现不好的原因归结于环境因素,将对方表现得好的原因归结于性格,这样更要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
第九本,《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的入门书籍
社会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和日常生活结合得较为紧密的心理学分支,在书中阿伦森教授结合自己的生平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娓娓道来,看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些概念很轻易的嵌入你的大脑中。
通过作者的生平,你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心理学的内涵:个人可以通过自我完善成就自我。
第十本,《社会性动物》
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几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现象与基本原理。
第十一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伟人的成长过程——从一个愤青到一个成功的官员。里面有很多曾国藩与他的弟弟交流的信件,通过信件我们便可以窥探他的心理。有些时候看看别人在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时是怎么想的,也会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另外,曾国藩很注重心学的修为,也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提炼,很多内容值得学习借鉴。
第十二本,《王阳明心学》
看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内心真的会变得特别平静,即使是在高峰期的地铁上。
里面的很多观点对于现在这个阶段的我来说很有价值,我也正在努力践行中,以下摘出一部分:
1. 修炼身心并不是远离世俗;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2. 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3. 如何才能在面对大量纷繁琐碎的事情时,做到身累心不累、身忙心不忙呢? 答案很简单:只动脑,不动心。
4. 我们必须帮自己培养起一种更宽广、更智慧、更具兼容性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不仅能容纳对目标的坚定追求,还能容纳对过程本身的体验、欣赏和享受;不仅让我们朝向最终的目标努力,还能让我们富有创造性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件事,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5. 把无意义接受下来,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行为。
6. 什么样的人格,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第十三本,《可乐经济学》
通过这本书可以学习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以下这句话摘自书中:既定环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所有特点,都是成本与效益相互消长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结果。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成本与效益)来评判自己的决策,避免陷入思维误区或者圈套。
第十四本,《销售心理学》
这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心理学定律来分析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是如何被影响的。对于非销售人员的我来说,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陷入一些营销圈套中,另一方面可以联结设计心理学的知识,抽离事物本质。
第十五本,《你的灯亮着吗?》
这本书提醒我们,当面对一个问题时不要急着想解决方案。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问题是什么、谁想解决问题、问题由谁解决、问题来自哪里、是否真想解决问题。
此外,书本指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以及做决策时经常会陷入的思维误区。这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对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思考与解读。
第十六本,《咨询的奥秘》
书中对咨询的定义是应人们的要求影响他们的艺术。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扮演咨询者或者顾问的角色。作者认为人们寻求咨询的场景往往是需要某种变化或担心发生某种变化,此时的内心往往是不理性的。顾问的职责就是理性地看待非理性。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学习这些顾问是如何应对非理性的咨询者并找到最优(对比衡量下)的解决方案。
以上便是我2015年主要阅读过的书籍,欢迎有想法的同学给我留言,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