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本篇说明了大乘佛教的主旨。我们为什么要付出、要奉献、要帮助别人呢?
一个完整的人,是需要与外界充分联结的,我们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完整的系统,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是为了这个完整的系统而做。
本文主要说明了高明的人会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掌握核心,所以可以见路不走(跳出标准),说话也不会有漏洞,不需要总是去计算.....
所以思维训练很重要,要学习高明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掌握核心看到本质的能力。
圣人认为,只要抓住了本质,每个人都可以过的很好,本自俱足。每件物品也都是有他的用处的。做到这些的人,也就拥有了智慧。
所以,我们要向高明的人学习他们看到本质的能力,掌握核心的能力;同时,也要以失败的人为鉴,看到他为什么失败,然后“我就再也不用去那儿了。”所以,对于我们身边厉害的人和不厉害的人,我们都要感恩。有些人是来教化我们的,有些人是来成就我们的。
如果我们“不贵其师,不爱其资”,看起来很聪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其实很糊涂。尤其是“不爱其资”,我们不能事不关己,要多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以此为鉴。
我的感想:
从这篇文章来看,我的收获有两点,一是看到本质的能力很重要。二是要做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要做到这两点,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比如,如何看到本质?
本质,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加入自己的评判和喜好,让他如其所是。不贪爱不排斥,没有分别心。不陷入善与恶、好与坏的二元思维里。所以我们要练习,让自己静与定,拥有智慧,拥有觉知。
第二步是要与事物多联结,要有开放的心智,看到事物的多面向,多角度;对事物了解足够多,足够深的时候,本质,规律,核心都会展现出来。
那么,如何做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通常我们都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做不到向厉害的人学习,更别说跟失败者学习了。最近看《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就很善于研究失败案例,他说: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但在生活中,我们依然很难做到。
这就需要我们接纳自己的缺点,痛苦与不足,让自己拥有同理心,慈悲。
举个例子。
我和妹妹聊天,说到我们的家庭,她一针见血的对我说:“在我看来,你是很自私的,一方面不认可自己的家庭,一方面,又在向自己的家庭索取!...你陷入自己的思维里了!”我知道她说的对,我认可她说的话,但我很抗拒,我感觉自己很难受,一下子没有力量了,看书也看不进去了。
当我去感受自己的抗拒,接纳我对自己的抗拒之后。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我更期待的是她给我一些有力量的语言,而不是说出实话来打击我。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经常会有一些生活中的困扰来找我聊天,随着我在本心学的越来越多,看的越来越深。她在跟我聊天的时候,我越来越能够一针见血的说出她问题的核心。慢慢的,我和她的聊天越来越少了,我感觉她怎么这么不长进,我说什么都不听。让她看电影也不看。她也越来越少找我了。
我在和我朋友交流的时候,和我妹妹跟我交流的时候,是一样的。所以,以后朋友再来找我的时候,我不会再指出问题,而是给她以理解,给她力量,给她支持。在她能量提高后,有需要的时候再帮她指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