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市场波动较大,因为9月30号要到了,很多机构不想暴露自己真实的持仓,不希望出现在10大股东名单中,所以纷纷抛售,将“乱七八糟”的股票换成诸如平安、神华、格力之类的“白马王子”。不管节前如何折腾,节后他们还是得老老实实买回来,因此莫慌,下跌较多的板块可以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适当买入。
今天想聊的是最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最近和朋友聊天,发现某三线城市已经开始出现商铺退租、断供的情况。商铺经营不下去,无外乎:经营收益<租金/月供。问题还是因为消费没起来,但消费其实没那么容易起来,一个原因是因为收入增长停滞了,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们的自由现金流受限。
一、大环境变了,收入增长停滞。
站在宏观视角,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启蒙阶段。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劳动力供应过剩。该阶段收入水平较低。
②追赶阶段。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扩张,劳动力供不应求,收入水平不断上升。
③被追赶阶段。受到来自国外的竞争,劳动力受到被国外廉价劳动力替代的风险。收入增长出现停滞。
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亚都先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上述三个阶段。
站在微观视角,作为个体,其收入特点也有三个阶段:
①被剥削。因为劳动力供过于求,个人议价能力较弱,“能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很多50-60后,部分70后应该都经历过这个年代。
②被照顾。因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不断“投资→扩张→投资→扩张”,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不仅仅体现为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终身就业”也成为常态,很多人在一家企业一呆就是一辈子。
③靠自己。企业受到来自他国的竞争,对方拥有完全不同的劳动力成本结构(劳动力成本更低)。该阶段,人才需要自我投资,保持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力水平。
启蒙阶段就像是实习期,一天100块工资,能吃饱就不错了,这时我们是被剥削的。追赶阶段就像刚毕业的同学,步入职场以后快速学习成长,同时因为收入起点低,收入也快速增长。被追赶阶段就像是工作了10多年的中年人,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吃香”,而且还受到新来毕业生快速追赶的压力。
当然,这也分不同情况。有的人可以找一家比较稳定的企业,然后“被照顾”一辈子,但大多数人还得靠自己,因为大环境变化,收入增长停滞。如果希望收入继续增长,就需要不断自我投资与自我升级。
二、自由现金流很受限。
自由现金流的定义: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的现金。
个人自由现金流:维持现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可自由支配的现金。
为了维持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投资、不断购买新设备。企业不是赚了多少利润,就可以将这些利润全部分配出去,它必须不断投入才能维持它的竞争力和江湖地位。人也一样。为了维持竞争力,个人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技能。
这就是个人自由现金流受限很大的原因。举一个例子,某城市个人可支配收入是6万元/年,平均一个月5000元(可支配收入=工资收入-养老、医保、失业保险、公积金、个税等)。
但在还完房贷,支付完个人投资(包括健康投资、知识投资、技能投资、学历提升等)所需的钱之后,可支配的现金其实很少很少,而剩余的个人自由现金流才是可用来消费的。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从“追赶者”正逐渐过渡为“被追赶者”,这是宏观历史规律。
在微观层面,人们会慢慢发现真正能随便花的钱变少了,因此我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这一点我们明天继续分析。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