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头马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给大家进行我今天的分享,我今天的演讲目标是,结合自己所长给大家分享一个具有专业性的话题,融情于景.同时在当今的肺炎疫情之下,结合我自己的专业和前不久我在日内瓦联合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研修经历,我亲自见证了病毒命名和听证环节,相信部分小伙伴有留意当时我从前方发来的信息,我很庆幸自己在有生之年和冠状病毒第二次握手,也很荣幸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话题.十七年前,非典猖獗的时候,我那时候正在准备考大学,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通过准备高中课业论文,也很应景地有了和冠状病毒的第一次握手,在那时候,我就对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正是那第一次握手奠定了我现在学习的专业基础,于是乎也导致了这第二次握手的产生,也让我有了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这第二次握手的感受的机会.
在我和这个病毒的第二次握手期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最大的恐慌来自于无知,最大的危险来自愚昧.在这次疫情期间,尤其是我在WHO期间,每天都有很多微信来问我,怎么办啊,我是不是染上了,我好像发烧了,我们那哪个哪个都被送走了,我会不会有事啊,譬如刚刚那位Cathy女士,她以乖巧生动的分享向我们形象展示了那种恐慌感,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可能你们听了觉得,你这个小子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瞒你们说,我在实验室我每天都与病原体打交道,但是我依旧该吃吃该喝喝,前段时间,我小日子还是过得比较潇洒嘛,
首先,我们要很清楚,这里面有几个概念,第一,为什么病毒会突然冒出来,其实病毒早就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经历了漫长延演变,病毒是一个极其低级生物,其分布和存在比我们想象更广泛其次,很多人在各种场合说传染病,流行病,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基本概念就要知道,传染病是以病原物质引起疾病在生物体之间相互感染造成的疾病,流行病是指疾病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表现,传染病必然表现为流行病,而流行病不一定表现为流行病,既然是传染病,俗称瘟疫,无可否认瘟疫是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主要控制环节,传染病存在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这次疫情中传染源就是病毒,途径就是呼吸道,易感人群就是我们,所以我们对传染病,也就是三大法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们这个假期现在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这三点.当然这只是原则,再具体上,还是有很多细节化的,其次,我们要了解,我们每一步实践的意义,其实我不是不怕,而是我了解这一切,因为我知道这病毒,他并非对我们都有伤害,我们也没必要刻意杀死病毒,病毒比我们更称得上世界的主人,在恐龙时代之前他们就广泛存在,而我们认识病毒也不过几十年时间,病毒对我们来说太陌生,然而我们队病毒来说太熟悉,伴随着生物学发展,起先人们只限于肉眼,于是乎1781年法国科学家林柰将生物界划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后来伴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学起源于是乎在1856年巴斯德和司来登的细胞学说的辅助下开创了真菌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一种介于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也就是病毒,因为病毒和细菌不一样,细菌是一个整体细胞结果具有细胞功能,而病毒是一组被包裹的简单原始遗传物质,没有独立代谢功能,以紧密的蛋白构成衣壳,然后上面有突出结果叫棘突,冠状病毒就是棘突端点很像皇冠,具有识别和吸附细胞膜结构的功能因此得名,冠状病毒在1983年第一次从鸡肺提取,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其对上皮细胞组织的吸附,迄今为止有七种熟知的冠状病毒,但是真正对于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也就我的这两次握手.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要说,这次为什么那么多人感染,死亡人数那么多,其实,我们不能单纯拿数据和上一次非典来比较,十七年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远不及现在,且SARS的潜伏期较短,症状明显,在出现症状以后具有感染性,而这次潜伏期长,无症状潜伏期内更有感染性,再加上我们现在交通方便,城市化聚集的社会原因,所以其爆发比较明显,再加上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膨胀过度,和早期我们对于呼吸道传染病认识不足,因此在前期诊疗的时候出现一度被动,然而,就我在WHO我们的研究发现,相比SARS对可比性社会价值损伤相对可控,对高危人群的伤害相对较小,普通健康人群绝大多数具有自限性,就目前来看,所谓死亡威胁人群,也就是流行病学上说濒死人群,主要是第一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第二,前期未能及时治疗错过治疗机会者,而且病患总体死亡率在百分之三左右,如果可比性协调以后低于百分之一,远低于很多急性疾病和意外伤害,
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感染,其实因为很多人在发病时候因为人口流动和临近春节,而且是在冬天,大多以户内为主,病毒无处不在,可能病毒进入了我们很多人的身体,因为前面说了,病毒早就先我们是世界的主人,只是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发病,只有第一我们体内有相当的病毒含量,第二我们身体免疫力低下了,才会发病,在我们的呼吸中,伴随着定植在呼吸道里病毒的排出,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呼吸,于是乎就有了感染,但是这仅仅在密切呼吸距离,也就是说普通呼吸一米以内,喷嚏两米半以内,而且因为呼吸道病毒具有广泛社群传播性,所以寻找感染源是很困难,因为你很多时候无法准确所定一个感染源,也许这之间还有别的干预,比如之前一例患者,他和确证者没有实质接触,当时寻找很困难,但是后来监控发现,上一个确证者在电梯打了个喷嚏,然后走了,.电梯上去,他走进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切记,打喷嚏一定要保护自己和他人,上世纪六十年代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喷嚏的感染量相当于八个人.同时,因为病毒会吸附在物品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接触传染,但是只要在每次接触期间保持间隔,保持保护皮肤,也就可以消除,因为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所以,只要是我们正常生活,保持乐观和健康,病毒和我们是和睦相处的,我们要有这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病毒和睦相处,而非一味去改变,只有我们实现了和病毒的和睦,病毒的致病性就会伴随着生物进化而减弱或者消失,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和病毒求同存异的历史,.而这次我们面临的疫情,比起人类历史历次传染病,都非常感谢上帝给我们保守,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病毒将会和我们成为熟知的朋友,停止相互伤害,人与自然的相处,其最高境界就是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万世繁华.
眼下,我们的疫情来到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存量基础大,世界其他地方由于防控口径不一致出现了感染源此起彼伏,我们所要做的,依旧是自律,克制,我们的努力已经看到曙光,而且,我们也没必要过于担心,因为第一,病毒对健康人群的影响只会减弱,其次,伴随着诊疗力度加大,在这次抗病毒实践下,其感染性和危害性正在减弱,但是我们还需要坚持,当出现连续两个平均潜伏期的无再发,那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