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雪中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是小人”。这“添花”的不用说也是“朋友”,至于看别人有权有势就来阿谀逢承,失势时则落井下石,以及“人前握手,人后踢脚”,而又面不改色的人物,也都被人视作“朋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朋友”的花样,也是各种各样的。
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极少有人愿与之结交,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朋友”。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他的择友总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看过一个故事,说陈程是一位优秀的退役军人,曾因为表现突出屡获战功,获得殊荣。转业后,他和不务正业苏鹏混在一起,三天两头就聚餐畅谈。随着消费日益增长,有限的工资收入已不能满足日常消费,为了获得快钱,陈程开始堕落,跟着苏鹏去偷窃。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某一天,陈程两人在偷名车时被巡逻的警察抓个正着。陈程前途尽毁,损失惨重。谁能想到以为曾经三观超正的人会因为交友不慎而锒铛入狱呢?简直毁三观,有没有?
明代学者苏浚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和趁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可以作为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有变,友谊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会分道扬镳。选择朋友要选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者为宜。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应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忘年交的存在原因也许正在于此吧。
当然,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交朋友更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