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斯古普特, 张慧东. 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经济科学前沿译丛[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特纳关于“社会资本的形成”的章节给我很大的启发。特纳对社会资本的形成进行了经典的社会学分析。整篇文章晦涩难懂,看得我一直是“抖腿+放飞自我+拽回”的状态。
但是,其中一段话让我启发很大,这也许和我研究的主题相关。
组群单元。在一个仅被调节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理想化世界中,组群特征应与主要的劳动分工相协调。这些在人力资本技能和相关特性上的差异因某种教育形式不同而生,从本质上讲,这种教育形式以技能的类型和水平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级,结果会提供能在无摩擦的劳动力市场中被买卖的资格证书。而且当发展中的经济需要新型劳动力时,它们也会转化为劳动力市场上对新型人力资本的需求。这种分级确实会产生“等级”差别,但是这些差别都是建立在组织单元提供就业机会所利用的各种技能价值基础之上的。
这段话虽然是在解释什么是组群单元,但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教育筛选的某个过程。
简单的说,在一个特纳想象的理想化世界中,人们的群体特征应该与主要劳动分工相适应,人们在社会中的主要属性——人以群分,应该和工作或职业相匹配。以职业来标示我们在人群中的特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接受不同的教育就有了不同的人力资本,不同的劳动技能。
这样,我们的教育证书就变相的成为了一种划分不同技能类型和水平的人力资本的工具。教育证书标示了人们的等级。由于教育证书背后体现的劳动技能差异与分级,它便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买卖。当然这种买卖的价格是建立在工作岗位提供就业机会所利用的各种技能价值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社会中,教育证书越重要,教育对人们的筛选,划分等级的作用越大。这里仿佛和一些教育筛选理论的假设相违背,他们的假设是当市场化程度越高,教育的筛选作用越小,对劳动技能提升的作用越大。
进一步,我个人的理解是,在特纳的推论中可以看出,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理想化世界中,教育的筛选与教育提高劳动技能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是统一的,具有了一致性。而不像之前人力资本和信号理论争锋相对的那样是矛盾的。
阅读小感想:有时候,阅读的内容会非常深奥。但是个人认为,越是深奥的书带给我们的思考越多,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试图理解作者的思维,自己也会发现理解能力大幅度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经过思考的语言来复述作者表达的观点,阅读的过程会有不一样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