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源于先天。
这是《跨越不可能》一书,精读分享的第45篇。
我们都有同一种感受,就是当我们小的时候,创造力很强,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这种创造力好像在不断衰退,甚至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会有一种感慨,好像创造力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在陪女儿玩乐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感慨,小孩子的创造力真是太强了,他们好像总是很有创新精神,能够想到很多创意,想到一个好主意好像很容易。
而我们大人呢,在需要创造力去解决问题时,却很困难。
1968年,美国宇航局邀请创造力专家乔治兰德,来帮助他们发现哪些人是有创造力的工程师。创新是宇航局的命脉,宇航局有很多聪明的员工,但聪明与有创造力是两码事。兰德设计了一个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测试解决了这个问题。
后来,在宇航局的帮助下,兰德开始了一项研究,那就是创造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兰德对1604名的5岁儿童进行了测试。98%的孩子的得分显示,他们具备天才般的创造力。但5年后,再次对这批孩子进行测试,他们的创造力水平已经下降到原来的30%。又过了5年,下降到了原来的12%。最后,兰德对100多万平均年龄31岁的成年人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他们的平均创造力只有小时候的2%。
所以,兰德得出了一个结论,创造力源于先天,毁于后天。
为什么呢?
脑科学家给出了解释。那就是儿童的大脑并不是高度组织化的,我们的神经元之间生来就有大量的连接,但这些连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发散性思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人的正常发育过程减缓了创造力的发展。
那么,我们成年人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答案是进入心流状态。
在心流状态里,支撑创造力活动过程的,三个主要的大脑网络,会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协同工作,让大脑的创造力进入超速运转的状态。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分享,普通人要成为高手,需要的第四种技能,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