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
说简单点,
就是用特制的锔钉,像订书机一样,
将破裂的瓷器牢牢钉在一起。
然而
六块碎瓷片,
拼接成一个茶盏,
乍一看,明明就很普通嘛,
却听说有人为它出价1200万,
还被老头子给拒绝了。
转身就看老头子,
往茶盏里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
惊得周围的人张大了嘴巴,
他笑了笑:“再贵,不还是个碗嘛~”
这老头子不是一般人,他叫王振海,江湖人送外号“王老邪”。
康熙曾给他们祖上赐堂号“乌龙堂”,他的爷爷还曾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被称为“王神手”。他是第五代传人,前面说到的那个茶盏,用的正是他们家的一个绝活儿:锔瓷。
旧时候锔瓷匠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揽活,一听到这声音,大伙儿会拿出家里磕破的饭碗,砸坏的杯碟......
每次修补完,锔瓷匠还会借着瓷器,向主人家讨一碗水喝,保证滴水不漏。这是锔瓷匠对自己的手艺的自信。
2004年,王老和另两位年过九旬的老先生一起申请这一门千年老手艺的非遗传承人。
可惜的是,几年后,当证书颁下来时,却只剩下了王老邪一人……
前面的是爷爷,后面的就是王老邪小时候
王老邪四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学习,不过人家学的可是宫里的“细活”,更强调美观和诗意。十岁已经能独自揽活,在京城被称为“小圣手”。
这活儿听起来简单,但光在脆弱的瓷片上,钻一个小孔,想想就够呛。要不怎么有人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非凡匠心》首期节目里便向大家展示了王老邪的“瓷器活”。
康熙14岁微服私访时,曾去过王家,把玩过这金刚钻
只见王老邪拿出祖传的金刚钻,双脚还要配合着动作。孔不能打穿了,三分之二正好,至于力道的拿捏,又是另一种门道。
打完孔后,再拿锔钉钉上。
王老邪对外总说这就是个铜钉,
其实他偷偷下了大本钱,
加了10%的黄金进去,就为了更好的延展性。
先剪一个2毫米的条子,
然后再剪成菱形;
根据“伤口”,仔细量好距离,
钉子的长度一定要短于实际尺寸,
这样才有足够的抓力,将裂缝紧紧的抓牢。
确认好长短的锔钉,
敲敲打打一阵,将其塑好形,
最后一步“上钉”,也有讲究。
只能用一锤,将钉子嵌入恰到好处的位置。
一下也不能多,
否则容易打坏孔洞,或是影响锔钉的美观。
只见王老邪戴上老花眼镜,
眯着眼在“找碴”。
经老头儿徒手拼过的碗,
不用锔钉,灌满水都不会漏。
部分作品
或是正是因为他的“邪”,让他成为大家,也让大伙儿都特别尊敬他。连去古玩摊淘淘宝,摊主都站起来,主动把自己的小马扎让给他。
“嗨,谁不认识王老邪啊~”
早前王老邪收集了六块破碎瓷片,后来竟将它锔成一个茶盏,取名:七合盏。
老邪的“粉丝”,喜欢的不得了,三人相互出价,一下子飙到了1200万。没想到,被他一口拒绝了。
王老邪的弟子,第六代传承人解释道:“老头儿是一个很怪的人。”
随后却又补了一句:“但也是他教会了我: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老银坊银锯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