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的警示
—— 我们可以没有理论,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思考
住宅设计第一重要的是真正地从生活需求出发,认认真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第二重要的是真诚地与业主沟通,对气场契合、价值观相同者,了解其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用心来为他们做设计,才能在此基础上追加设计师的个人风格。
大多业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是舒适﹑整洁﹑温情,体现居住者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空间感受﹑完善整齐的居家设施,对居住者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关切,将其生活内容体现在设计中远胜于那些抽象莫名的理论,千万不要让凸显自己个人风格的设计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麻烦。
在住宅设计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做个勤劳的“笨人”吧。
很多设计师都有一种愿望:
那就是在室内设计中能够体现出个人设计风格,做出值得自豪的住宅设计作品。
但现实很骨感,大多情况下,设计师费尽心思做出来的“旷世”设计往往被客户一票否决。
观哥认为:
个人风格是个人对设计的理解和主张,在住宅设计中,很多设计师的个人风格都是与客户一起共同琢磨出来的,这类似于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沟通和信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被客户所接受。
住宅设计的本质就是满足客户对家的憧憬,让房子本身可以表述客户的某种情感,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要在住宅设计中体现设计师个人风格,则需要更耐心地与客户磨合,遇到价值观相同或有想法的客户,多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加以启发和引导。
通常,我们在接受客户首次咨询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客户拿出一张住宅户型图,要求我们提供初步设计方案。
一般情况下,设计师们都不会拒绝客户的这种要求,原因是害怕客户流失。但是,你真的了做这种初步设计方案,不仅不能体现你的个人风格,更有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
这种放弃设计底线的涂鸦,是住宅室内设计难出佳品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实,向客户讲解住宅设计思路时,你只需要展示自己对住宅设计技巧的应用能力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去做什么真正的住宅设计方案。
向客户充分显示你把握住宅设计技巧的能力和对风格的主张,是为了让客户确认你是唯一能够给他们提供满意服务的最佳人选而已。而在互动沟通欠缺次数,以及深度的情况下匆匆而就的住宅设计方案,只是一纸空谈,又怎能得到客户的认同呢?很可能还会给客户留下你的住宅设计能力很一般的印象,从而导致客户的流失。
设计师与客户没有谁输谁赢,不能共赢那就是双输了。
因此,我们在为客户做住宅设计方案时,必须避免一步到位的做法。
观哥总结大咖设计师朋友们的待客之道,悟出了个讨巧的办法。
作为住宅室内设计师
首先需要拥有自己独有的个性风格,就是人格标签。给自己以一种动态的定位,不要局限于某种风格,并为此去探寻和完善。
其次,还应注意:
1、了解客户的居家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是第一必备前提,要避免盲目设计。
设计师首先通过自己形成的一套与客户能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来测试客户,如:让其选择欣赏不同风格的照片、资料,以及自己以往的实景案例照片,从其不同的反应了解客户。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总是喜欢并欣赏和自己相同相似人。气场契合、价值观相同者,一说就懂,看法时常相似,因此设计师也更能找到感觉,激发灵魂,更能为客户打造出舒适的空间。
而如果客户和设计师气场相差过多,品味乃至人生追求迥异,那势必设计师很难找到感觉,设计成了疲惫的追随,也就不会有双赢的结局。
2、在客户的想法上加上自己的说法,给客户加以引导,给予明确的功能、空间的合理建议,提供设计师个人的专业意见。
3、在了解客户投资能力、真实投资计划的情况下,进一步阐述自己在经济、文化上的主题方案,领悟客户的所思所想,深挖潜在需求,并进行提升,在功能舒适的基础上追加设计师的个人风格,个人对策等独特看法。
4、进行信息整合,即所有客户信息及设计师自己的看法,然后方案定位,用自己最擅长的艺术表现技法以最佳方式表达出来。
结论:
沟通是一门艺术,经过这样有效的沟通,在客户信任基础上,集合客户所思所想再加上设计师深厚的设计底蕴和高超的表现技法(客户所不能把握的),最终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
结束语
设计师本身就是一把比例尺,他丈量着室内空间的每个角落。只有室内空间设计的设想完成,并对使用者和观赏者的意见听取改进后,找到感觉,激发灵魂,让你的奇妙创意大放异彩,才是最好的结案。
住宅的室内设计也是生活的设计,虽然琐琐碎碎,也颇让人费力费时,但完成一个能够体现你的个人风格的设计作品,又多了一些热爱生活的朋友,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那天,你可以自豪地对世界说,看,那是我的的设计作品!
—— THE END ——
设计观注,关注当下,观注未来
谨记,成长路上你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