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讨论的是对于有原则性问题的关系,我们该如何结束。今天带来的一种思考视角,是关于非原则问题的关系,我们该如何去跳出关系来尽量客观的去看问题本身。
我说,人的一双眼睛长在脸的正面是一种缺陷,当然不是指真的生理缺陷,只是打一个比喻,为什么这么说?
缺陷一:
我们的眼睛习惯看到自己做到的,以及,别人没做到的事情,同时认为这就是全部。
通常,我们的眼睛最熟悉自己做的事情和别人做不到的地方。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两个点。反之别人通常也是这样的视角,只看到自己做到的好的方面,付出了哪些,却视而不见他人的付出。或者认为对方的付出总是不够/理所当然。
我们常常自动忽略自己没有做到的方面,或者忽略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伤害到对方,同时又无限放大对方的缺陷或者过失。当我们的视角主要在这两个点上,我们很难拥有好的关系。
有人说,不会呀,我可以看到对方的付出,但是缺点我也不能忽略吧?诚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付出,同样也都有缺点。问题的关键是,你的视角在看待对方的付出和缺陷画的是等号吗?
假如我们仅仅盯着自己那些付出,就会认为这是自己跟别人互动的全貌,这样会放大自己的付出。其实在关系中,我们经常容易被自己感动,却总以为感动了他人。
当自己看不到自己没有做到的方面,或者做的过分的事情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时(影响会给付出扣分),这种视角就会导致自己真的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永远对。这个永远对,就会容易让我们拥有被害者心态。如果我们只抓住对方没有做或者缺陷的地方,会导致你一直控诉对方永远错。结果就是我们永远对,对方永远错。
反过来,假如对方也是这样看问题的视角,即:放大问题,忽略付出。那么自然你在对方眼里也是错的比对的多。这样的思维,关系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彼此越来越不愿意为彼此付出。
缺陷二: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愿意付出的(通常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就是对方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只愿意付出,我们愿意付出的,其实我们通常并不愿意按照对方的需要去付出,或者根本不清楚对方的需要。否则你变不会经常接到对方的控诉,反之亦然。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过,关系的本质是各取所需。或许你真的付出了很多,却没有get到对方的需要。那么你的付出就成了满足自己成就感的自嗨。
有的人又说了,那之前他对我怎么这么满意,或者之前他怎么不这样对我?那是因为,在陌生人之间,我们的视角是放大对方的优点,我们会被优点所吸引,而人跟人在一起就是因为对方做的好的地方!否则也不会有下文。捉弄人的是,这样的视角会因为时间和关系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拿情侣来说,通常这种状态仅限于认识至成为情侣的第一年,久了,对方的所谓“缺陷”一般不会“毫无破绽”,除非对方成心就像欺骗你。但是为什么结婚前你却看不到对方这些问题呢?
那是因为在热恋期,你分泌的多巴胺会让你自动屏蔽掉那些不好的地方。说白了,那个时候,你是在跟你期待的,你想象当中的对方相处。一年后通常多巴胺分泌减少,自然你会变得理智很多,看到的都是问题。可能,这都是多巴胺惹的祸~
而一年后要保鲜我们的关系,对方的好,恰恰是自己应该看到和放大的,所谓保鲜,你也可以理解为人工生产多巴胺。为什么生活要有仪式感?我们常说不忘初心,当对方又犯了一些非原则的鸡毛蒜皮的问题时,多想想你当初选择他的因素。
对方的不好就是彼此争吵的点,恰恰是需要沟通和包容的地方。靠什么包容?靠当初他的哪一点让你产生了可以蒙混你忽略他缺陷的多巴胺!
你想过吗?对方那个缺陷,就是个bug,他自己也无法控制,所以需要找到可以通过他的好而愿意接纳他bug的人,争吵根本没有用。
如果不能接纳彼此那个bug,那就无法形成共事关系,所以挑剔bug也没有用。你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看看当初选择对方的那个好的点的正向能量,是不是超过他的bug带来的负向能量,正>负,才是选择关系是否继续的重点。
如果,你真的付出很多,同时你的付出也是对方的需求。那这多数是因为对方不懂得感恩或者对方是一个巨婴。我把这两类归属于为原则性问题!不是今天讨论的视角范围内,请回到上一篇文章去寻找方法。
所以,如果是非原则问题,请你自查,你们有没有以上两个视角bug,祝你手动当掉鸡毛蒜皮,人工生产多巴胺,让生活的仪式感覆盖掉疲惫感,向幸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