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求对方改变时,我们究竟在要求什么?有时候我们想要改变的,不只是对方的行为,还有对方的想法、状态乃至这个人本身,这会进一步挤压关系的空间,导致夫妻关系的纠缠。
我认识一对夫妻,妻子是非常积极上进的人,也有成功的事业。相比之下,她的丈夫有些懒散,这成了他们之间的一个巨大矛盾,他经常跟丈夫说:“你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新知识这么多,你不会看看书,多学习点东西吗?”最开始,丈夫还会反驳:“我上班这么累,只是休息一下,怎么了?”两人经常因为这件事争吵。妻子说的多了,丈夫想息事宁人,就说:“这样吧,下回你监督我,我看手机你就提醒我,你看到好的书就推荐给我看。”
丈夫心里想的是:“好,既然你让我改,那我改不就完了吗?”可是妻子一扭头说:“这是你的事,我希望你有这种自觉,而不是让我监督你,你看我什么时候让你监督过?”!
妻子要求丈夫改变的,不仅是行为上的看书,也不仅是重视和回应她的要求,而是变成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人。
妻子说:“虽然他说要改,但我看得出她心里不高兴。我觉得重要的不是改变,而是怎么改变。我不希望他是为了我这么做,我希望他是真正认同,并且心甘情愿的想要上进。”
妻子的话透露出亲密关系双方对伴侣的普遍要求——方面希望伴侣按自己的想法改变,另一方面,又希望这种改变不是在自己的要求下被迫发生的,而是出于伴侣自己的想法,是主动的、心甘情愿的。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在要求对方改变时有三个层次的诉求。
第一个层次是行为的诉求,也是最简单、最表面的诉求,就是希望伴侣做出行为的改变。
比如多学点东西、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多承担家务、对孩子更好一点,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态度的诉求,也就是希望伴侣重视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所有让对方改变的要求,背后都有自身的需要。一个妻子要求丈夫多读书,其实是想让丈夫重视自己的需要,哪怕丈夫不想改变,也不能忽略她的需要,或者认为她的要求是无理取闹。所以即使丈夫不能改变,也要回应妻子的需要,丈夫可以说:“我同意你的想法,确实我们家的氛围应该更积极一些。只是我这一段时间太忙,没精力努力,抱歉抱歉。”
如果只是这两个层次的诉求,两个人的关系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只要一方放弃了要求或者另一方顺应了要求,两个人就能化解矛盾,相安无事,可是要求对方改变,还有第三个层次的诉求,正是这个层次的诉求,让关系双方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第三个层次是心理活动的诉求,也就是希望对方的改变是心甘情愿的,而不是在要求和逼迫下产生的。
为什么说这个层次的诉求会造成关系的纠结?因为它包含了自相矛盾的悖论——如果对方真的是心甘情愿的,那你就要放弃改变他的想法和要求,如果对方是按你的要求来做的,那就不是自发自主的。
“要求”这个动作和“自发自主”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别小看这个矛盾,它会变成现实中的困难,成为亲密关系纠结的原因。
还是以前面的夫妻为例,其实无论丈夫看不看书?其实都不会满意,如果丈夫不看书,那是不愿意改变,她当然不满意;如果丈夫想看书了,又是在她的要求下才改变的,她还是不满意,而丈夫也会很生气,两个人的关系因此变得纠结。
为什么亲密关系会陷入这样的纠结呢?
(明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