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齐白石是政府塑造的国家性大师,而张大千则将自己打造成世界性的大师。这说法对齐先生少公允,而对张大千还是准确的。
张大千在巴黎和毕加索见面,虽然只是短短一下午,但在媒体的笔下却成了东西方大师的伟大会晤,那张合影也成为了象征东西方艺术相遇的历史性一刻。
1956年57岁的张大千应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勒的邀请,偕夫人徐雯波来到巴黎举办两个画展,一个是设在罗浮宫的张大千近作展,一个是在东方博物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乔治萨勒馆长还在罗浮宫精心安排了「马蒂斯选作展」,让东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在巴黎来一次正面「交锋」。结果,张大千两个画展都极为成功,当时法国著名评论家与媒体皆认为:「张大千的画法变化多端,造型技术精湛,颜色时时革新,其画与西方画风对照,惟有毕加索堪与张大千比拟…」。恰好毕加索本人当时也在附近办展,甚至有人看到毕加索本人曾低调在张大千画展里参观拍照,以张大千的性格肯定不放过这个主动交流的机会(想想之前的「南张北溥」、「南张北齐」,如果能再来个「东张西毕」…),然而询问当时留法的中国知名画家赵无极与潘玉良等友人都不太愿意牵线甚至颇为反对,一方面毕加索的心高气傲众所皆知,二方面更担心当时已经在西方造成不少轰动的张大千如果碰了钉子岂不是丢了整个东方人的面子。然而积极又江湖性格的张大千可不会这么想,转而求助于乔治萨勒馆长,结果萨尔馆长也一样摇头婉拒。没想到张大千还是不死心,干脆不假他人之手,找了翻译就直接陌生打电话过去给毕加索的秘书,前前后后还经过了一番波折,结果是毕卡索真的盛情邀请张大千到他的住所会面了。
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11点30分,毕加索别墅的大门为张大千敞开了。 传说中在家里从不穿上衣的毕加索很破例地穿了件条子衬衫,还穿上了很正式的长裤和皮鞋。
张大千与毕加索的这场会面十分友善而热络。会面时正巧一位画商拿了五张毕卡索的画作来请毕加索鉴定真伪,毕加索竟当场转请张大千代为鉴定,按常理一位来自完全不同文化的东方传统国画大师不太可能熟悉西方绘画,更别说要鉴定眼前这位西方顶尖大师的作品真伪,张大千知道这是毕加索存心想掂掂他的斤两,谁知道张大千随即挑出两张说是假的,毕卡索表示同意且非常高兴,画商在一旁则瞠目结舌。
加索接着拿出上百张自学中国绘画的习作并请求指正。张大千看毕加索这些习作明显是在模仿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但有些不伦不类,便委婉地说道:「你画的很好,但工具不对,画水墨画应该用中国的毛笔,依靠含水的多少来控制乾湿浓淡而能“墨分五色”,且中国水墨画素有诗、书、画融合的特色……」并当场写下「张大千」三个大字以示范笔力的苍劲雄厚以及墨色深浅运用。
毕加索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术?」张大千听了以为翻译有误,没想到毕加索继续说:「不要说法国没有艺术,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张大千只好谦虚回答:「您太客气了!」结果毕加索更加激动地说:「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但日本人的艺术也来源中国。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种人有什么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和东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学艺术不可呢?」这些话从西方绘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毕加索嘴里讲出还真有些惊世骇俗,但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看:1.毕加索是已经精通当时西方数种不同的主流绘画派别并能优游自如的大师,毕加索自认为已是王者地位所以对于西方绘画自然早已看不上眼,反倒是他不熟悉中国与非洲等地的艺术会更让他感到兴趣,而这次与张大千的交流也可能已经让毕加索快速理解到,中国绘画是一个已经有深远文化底蕴和门槛的庞大体系;2.毕加索这席话的另一个潜台词,会不会也是在暗指那些崇拜西方而来学习绘画的中国画家们到底有没有先搞懂自家的文化与艺术呢?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毕卡索的眼界格局与绘画态度,而这两位绘画大师真挚的对话与互动也就显得特别让人省思。
毕加索兴致一来就推开其他访者,热情地邀请张大千夫妇在自家花园到处参观并拍照留念,还孩子般嬉,并送上挥笔题款「D.C.Chang」及签名的《西班牙牧神像》作品给张大千当作纪念,后来张大千也回赠一幅精心绘製并题款签名的《墨竹图》作为回礼。这次东西方大师的会面隔天立即在媒体被大肆报导,张大千也因此受访不下数十次,后来也就出现了「东张西毕」这个分别代表东西方大师的称号。
(此文根据资料整理)